1933年,16岁的李开芬被活埋,这时,政治部主任张琴秋骑马冲了过来,高喊:“她

靖江的过去 2025-09-02 20:32:57

1933年,16岁的李开芬被活埋,这时,政治部主任张琴秋骑马冲了过来,高喊:“她才16岁,能有什么问题?快放了她!” 李开芬生在地主家,却早跟着红军干革命,现在却被当成 “特务” 要处死。 千钧一发时,有人大喊:“她爹给红军送过三百担粮食!” 喊这话的是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她骑马飞快赶到刑场。 张琴秋翻身从马背上跳下来,对着肃反委员说:“这姑娘 14 岁带团员发传单,15 岁当宣传队长,16 岁还带人策反敌军,你们凭啥说她是特务?” 几小时前,李开芬还在审讯室受委屈。 审讯员拍着桌子大喊:“地主家的孩子能有好心?” 李开芬这时想起父亲李子伯。 她父亲是清末秀才,开了私塾教孩子读书。 可父亲常在半夜偷偷给红军送粮食,还把佃户的债条拿起来烧掉。 现在,地里的泥土钻进李开芬磨破的布鞋,她脚踝的伤口还在流血,血和冻硬的土混在一起,成了暗红色。 行刑队长刚要开口辩解,张琴秋抽出军刀,一下挑断捆着李开芬的麻绳。 张琴秋表情严肃地说:“要把她的功劳刻在石碑上,把没根据的罪名烧干净!” 据《红四方面军战史》记载,当时张琴秋直接调来保卫局的档案。 档案写得清楚,李开芬的父亲曾三次给红军送粮草,她家实际是 “开明士绅”,不是反动派。 李开芬被救下后,调到工农医院工作。 可就算这样,还是有保卫员一直跟着她,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1934 年春天,红军在反击敌人的 “六路围攻”,形势紧张。 李开芬主动带 30 个女医护人员,要穿过敌人的火线去抢粮食。 敌人的机枪 “哒哒哒” 地扫射,子弹在身边飞。 李开芬抱着药箱,在倒地的麦秆中间快跑。 一颗子弹擦着她的耳朵飞过,把她头上的发卡打飞了。 她们费了大劲,终于把 200 斤粮食扛回医院。 监视李开芬的人看到这情况,在报告里写:“这人做事积极,可解除对她的监控。” 1936 年秋天,红军长征走到甘南。 这时,李开芬终于摘掉 “肃反对象” 的帽子,不用再被怀疑。 这时的她,已学会做外科手术,能用绣花针给受伤的战士缝伤口。 可命运又跟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西路军西征打败仗,李开芬在梨园口战斗中,左腿被子弹打中。 最后,她被马步青的部队抓住,成了俘虏。 李开芬被关在马家军的牢房里,和她一起关着的还有个 19 岁姑娘,叫沈月英。 沈月英攥着李开芬的手,一边哭一边说:“我娘还在家里等我回去种地。” 李开芬这时突然想起一个人,是马步青的勤务兵盛某。 她之前听说,盛某因为阻止长官欺负老百姓家的姑娘,被降了职。 李开芬赶紧找出半块怀表,在上面刻下 “八路军办事处” 的地址。 她把怀表塞进沈月英的衣袖,说:“你找到他,就说我们是姐妹,求他帮忙。” 1937 年 9 月,兰州八路军办事处门口,有两个穿破衣服、看着狼狈的女人,一下趴在地上。 这两个女人是李开芬和沈月英。 李开芬从怀里掏出个带血的党证,这党证是她用马家军军官的匕首,刻在树皮上做的。 这时,屋里的朱良才赶紧冲出来。 朱良才自己刚从马家军手里逃出来,他一眼看到李开芬后背上,五道鞭痕结的血痂。 谢觉哉在一旁刚开口说:“你愿不愿意……”话没说完,就被李开芬打断。 李开芬坚定地说:“我要回前线打仗!”可历史给了她另一个战场。 1938 年,李开芬和朱良才在延安抗大结婚。 他们结婚时拍的照片里,李开芬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胸前别着枚奖章 —— 这是她平反后,组织补发的二等红星奖章。 从那以后,李开芬一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忙碌。 全国解放后,她常给年轻人讲过去革命的故事。 她总跟年轻人说:“现在的幸福生活来得不容易,是好多人用命换的。” 有一次,一群小学生来听她讲故事。 一个小女孩仰着脑袋问:“李奶奶,您当年受了那么多苦,为啥还能一直坚持?” 李开芬笑着摸了摸小女孩的头,说:“孩子,因为我信共产党,我知道革命最后一定能成功。只要心里有信仰,再大的困难都能扛过去。” 李开芬一辈子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习惯。 她穿的衣服,破了就补一补,接着穿;家里的家具,用了好多年,旧得掉漆,也舍不得换。 可要是看到有人生活困难,她总会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忙。 有人劝她留点钱给自己用,她总说:“我现在吃得饱、穿得暖,比当年在战场上好得多,能帮别人就多帮点。” 后来,李开芬还常去部队和学校,给大家讲革命时期的经历。 每次讲起当年被张琴秋救下、在战场上抢粮、从马家军牢房逃生的事,她都很激动。 她总说:“不是我厉害,是信仰撑着我。不管遇到啥难事,只要想着革命能成功,就啥都不怕。” 李开芬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什么是坚定的信仰,也写下了一个女红军的传奇故事。

0 阅读:19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