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光刻机断供还可怕?!日本这刀真要捅下来,中芯、长存恐“断气”!国产芯片最后希望,竟然是它?!日本想要扼住我国半导体的咽喉?光刻胶保卫战正式开始。
今年 4 月,日本突然宣布对 23 种半导体材料实施特殊出口管制,其中就包括制造高端芯片必不可少的 ArF 光刻胶。
更狠的是,日本对中国实施单独审批制度,而对美国、韩国等 42 个国家和地区则简化手续。这一招,简直是要卡断中国芯片产业的 “粮草” 供应。
日本敢这么做,底气来自其在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的垄断地位。就拿光刻胶来说,日本企业占据了全球 70% 以上的市场份额。
其中,东京应化在 ArF 光刻胶领域占据 16.2% 的全球份额,信越化学更是在不断扩产加码。这些企业不仅技术领先,而且形成了严密的供应链体系,让其他国家很难在短时间内替代。
这可把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国内芯片大厂急坏了。要知道,ArF 光刻胶是生产 14nm 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的关键材料,而国内企业高度依赖进口。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厂商的光刻胶库存可能只够维持几个月。一旦断供,生产线就得停工,损失难以估量。
更让人揪心的是,国产替代之路并不平坦。虽然晶瑞电材等国内企业已经实现了 ArF 光刻胶的小批量出货,但规模还很小。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光刻胶的国产化率还不足 5%。而且,光刻胶的验证周期长达 1 - 2 年,就算现在开始测试,短期内也难以大规模替代进口产品。
日本的这一举措,表面上是配合美国的对华半导体封锁,加入 “美日荷芯片联盟” 的行列。但实际上,这是一招 “损人不利己” 的昏棋。
要知道,中国是日本半导体材料的最大市场,占其出口量的 30%。限制对华出口,相当于日本企业自断财路。
信越化学虽然宣布投资 2.85 亿美元扩产,但新厂主要建在台湾,明显是想绕过中国市场。这种做法短期内或许能讨好美国,但长期来看,只会加速中国的国产替代进程。
面对日本的封锁,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奋起反击。一方面,国内光刻胶企业正在加速突破。晶瑞电材上半年光刻胶销售额增长超过 18%,其中 KrF 光刻胶销量更是实现数倍增长。
另一方面,中国正在探索新的技术路线。合盛硅业已经实现 8 英寸碳化硅衬底的小批量生产,这种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望替代传统硅基芯片。
此外,像纳米压印这样的新型光刻技术也在加速研发,有望绕过对高端光刻胶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内部对这项出口限制也并非铁板一块。东京电子等大企业虽然表面上配合政府政策,但私下里却叫苦不迭。
毕竟,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损失。有报道称,一些日本企业正在偷偷通过第三方渠道向中国出口材料,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规律终究难以被政治意志所左右。
这场 “光刻胶保卫战”,其实和之前的稀土之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再次证明,在全球化时代,技术封锁最终只会倒逼被封锁国家实现自主创新。
目前,中国正在构建从材料到设备、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半导体产业链。虽然短期内还面临不少困难,但假以时日,一定能突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说到底,光刻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变迁。日本想用技术霸权卡住中国的脖子,却没想到反而激发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决心。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痛苦的蜕变。或许用不了多久,当中国能够完全自主生产光刻胶等关键材料时,日本企业会发现,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这个最大的市场。
到那时,恐怕后悔也来不及了。真正的芯片强国,从来都不是靠封锁别人得来的,而是靠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开放的心态赢得的。
人生如梦
放心,封控什么我们就会自己造什么,中国产品都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