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从大一开始就专注于关键能力培养的那些人,未来毕业之后,年薪的上限到底有多

岚岚看商业 2025-09-05 23:21:15

想知道,从大一开始就专注于关键能力培养的那些人,未来毕业之后,年薪的上限到底有多高。我不知道我周围是不是特例,但至少他们几个都是年薪50万打底,且在大厂担任较高职位的。因为他们真的花了大量时间在大学真正有价值的能力上,而不是只关注学习成绩。 如果未来是为了就业、为了赚钱,而不是单纯为了当好学生,那接下来几分钟,我会帮你解开大学盲目内卷所耗费的几百个小时,并把这些时间真正投资到大学和大厂看重的能力指标上,为你未来的就业概率提升一个大台阶。 我们的讲述时间会比较长,这也是为了筛选掉一些不用心的人。我们先来讲一下如何用更少的时间拿更多的分数,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开学之后,你可以看看周围的人,他们肯定像八爪鱼一样,各种加分活动都要去参加。你要作为一个清醒的旁观者,先列一个单子,每一条任务对应一个加分项,明确这个加分能用到什么地方,是保研、转正还是评奖学金能用上,别卷到最后发现这个加分根本没用,那就不叫加分了。 所以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而且一定会存在一些可以一石二鸟,甚至一举多得的任务。比如说加入校志协,这样大学三年所有的志愿活动都会有你的名字,志愿时长也会因为加入这一个组织而拉满。像这种一举多得的事情,希望大家能多关注,而不是纠结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分。 而且在大学的学习、抢课、上课、选课里面也有门道。比如说上课的时候,尽量和学委保持一组。抢课的时候,要抢给分高的老师的课,这些给分高的老师的课要向直系学长学姐打听,或者在学校论坛里查找。 再加上上课之前,一定要明确考试课真题的范围和难度。很多大学老师不愿意更改期末考试题,也就是说,从大一开始刚上课,你就知道这个老师期末考试的难度,那上课的时候,额外拓展且不会考的知识点,就没必要去学,因为学会了对加分也没帮助。 那省下来的时间应该用在哪个地方呢? 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重点。除了学习成绩之外,我们应该把省下来的时间投资到哪些未来真正值钱的能力上。还真有,甚至这些能力能破除学历差或专业差的问题。我给你总结两个结论,这是我从很多双非院校、冷门专业却能进大厂的同学身上总结出来的经验。 首先第一点,一定要学会从答题者变成一个问题的解决者。从大一开始就要留意老师们,看哪个老师有课题,或者带了哪些竞赛,勇敢地向老师争取参与机会,勇敢地表达自己,千万不要害怕或因畏惧而不行动。你害怕的事情,可能会让你错过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所以我见过很多厉害的人都是勇敢地先迈出第一步。如果连开始都没有,那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机会。所以要向老师争取参与国创赛、之前的互联网 + 以及挑战杯这种大型项目和竞赛,哪怕一开始只是打杂,在大一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而且要明确,差专业、差学校的同学更应该参加大学竞赛,大学竞赛不是天才选手的专属,而是每一个渴望更高平台的同学都要参与的。不是先学会了再加入,而是先加入再学。 等你学会了东西再去参加,那就太晚了。当你明白这个道理后,会发现大学竞赛很多时候就是一些草台班子在比赛,进去之后可能学不到太多东西,但最后能拿到很多成果,不知不觉就比同龄人更有优势了。这就是我说的第一个结论,从答题者变成问题的解决者。 第二点,一定要学会跨界,千万不要给自己设限。你是什么专业、哪个学校的,与你未来从事什么工作、学习哪些技能,完全可以没有关联。没有人会因为文科生学AI、学编程而扣你的分数,也没有人规定理科生不能学艺术,能听懂我的意思吧? 所以专业不应该限制你的发展,你未来要学什么才是你的主场。像大厂招人时,比如字节这样的大厂,有技术又有商业头脑的人,薪资水平会比纯技术人员高45%。所以给大家一些建议,有三个方面能与你本身的专业学习相结合。 首先第一个是商业思维。 第二个是AI应用。 第三个是新媒体运营。 这三个方面,无论学会哪一个,再结合本专业,未来的就业优势以及进入大厂的捷径就会很明显。

0 阅读:29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