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商鞅规定士兵砍敌方一个人头就升一爵,战场那么乱,人们都记不清看不清对方的脸,

历史脑洞 2025-09-06 14:12:15

秦国商鞅规定士兵砍敌方一个人头就升一爵,战场那么乱,人们都记不清看不清对方的脸,要怎么记功呢? 战场上那叫一个乱,箭如雨下、刀光剑影,大家都是灰头土脸,杀得红了眼,谁还顾得上看对方长啥样?张三砍了李四,回头跟长官报功,万一张三拿的是自己人或者随便一个老百姓的头来凑数咋办?再说了,李四砍了王五,王五的脑袋被赵六捡走了,这功劳算谁的? 商鞅这哥们虽然狠,但脑子绝对是顶配。他设计的这套军功系统,自带一套极其严密的“防伪”和“审计”机制。 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招,叫“伍什连坐”。这是啥意思呢?就是五个人编成一“伍”,十个人编成一“什”,你们这个小团队,荣誉共享,责任共担。打仗的时候,你们五个人一起上。你砍了个脑袋,想记功,光你自己说不算,你得让你的四个队友给你当证人。 要是你敢拿个假人头糊弄事,你的队友会答应吗?绝对不会。因为一旦被发现作弊,你们整个“伍”都得跟着掉脑袋。谁敢拿自己的命给你开玩笑?所以,你的战友,就是你最严格的监督员。这就从源头上杜绝了大部分内部作弊的可能。 其次,收上来的“战利品”,也就是人头,也不是随便谁都能收的。每个部队都有专门负责记录军功的“军吏”,战斗一结束,各个“伍”就要带着自己斩获的“首级”去军吏那里登记。 这军吏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会进行专业的“验货”。怎么验?第一,看发型和装备。不同国家的士兵,发髻、头盔、盔甲样式都有区别,是不是敌国正规军,一眼就能看出来。你想拿个秦国本地老乡的脑袋去冒充魏国士兵,门儿都没有。第二,商鞅的军功体系里,斩获一个“甲士”的首级,功劳是最大的。“甲士”就是穿着盔甲的职业军人,这种人战斗力强,砍他一个,难度系数远超普通杂兵。所以军吏会重点核查首级上有没有佩戴头盔的痕跡,甚至脖颈的切口是不是利器所为,都可能是他们的检验标准。 最后,就是处罚力度。秦国的法律,你懂的,突出一个“严”字。作弊的成本极高。根据近年对《睡虎地秦墓竹简》的研究,里面详细记载了秦国的法律条文。对于军功作伪这种事,惩罚绝对是酷刑起步,不仅自己小命不保,家人也得受牵连。 靠着队友作证、军吏验货和严刑峻法这三板斧,商鞅愣是把战场上这笔最混乱的糊涂账,算得明明白白。 解决了怎么记功的问题,再聊聊,这功劳到底有多诱人。 商鞅设立的军功爵位,总共二十级,像个网游升级打怪的梯子,对当时所有的秦国男人开放。 最低的第一级叫“公士”,你只要拿到一颗货真价实的敌人首级,就能获得这个爵位。成了“公士”,你家就能分到一顷地、一处宅子,还能有一个“庶子”当仆人。虽然还是底层,但你已经和那些没有爵位的“无产者”拉开了本质差距。 再往上,比如第五级的“大夫”,你家的田地和宅子就能翻好几倍。到了第九级“五大夫”,那就可以吃三百户人家的租税,妥妥的地主阶级了,还能当官。像咱们熟知的白起,一开始也是从小兵干起,靠着一颗颗人头累积,最后封到顶层,成了武安君。 这条路,对谁的冲击最大?是那些世袭的老贵族。在商鞅变法前,秦国跟其他国家一样,讲究“龙生龙,凤生凤”,你爹是贵族,你生下来就是。普通人,一辈子都是泥腿子。但现在,规则变了。战场成了唯一的竞技场。老贵族们要是没军功,一样得降级,甚至沦为平民。而一个普通农民,只要你敢拼命,就有可能成为新的贵族。 这在当时,绝对是一场颠覆性的社会革命。它把整个国家的资源和所有人的欲望,都精准地导向了“战争”这一件事上。秦国的军队,也因此变成了一支“虎狼之师”。战场上,秦国士兵听说有敌人,眼睛都是放光的,因为那不是敌人,那是会走路的爵位和田产。史书记载,秦军作战时,甚至会脱掉上衣,一手提着敌人的头,一手夹着俘虏,嗷嗷叫着往前冲。这画面,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当然,军功爵制在打造了一支无敌之师的同时,也把秦国变成了一架冷酷的战争机器。 首先,它极大地放大了人性的恶。为了军功,战场上抢人头、杀俘虏的事情屡见不鲜。反正一颗脑袋就是一级爵位,至于这颗脑袋是怎么来的,在混乱中就没那么重要了。 其次,它也造成了极端的“军事内卷”。当所有人都想靠军功出人头地时,竞争就变得异常惨烈。你这次没拿到人头,不光升不了官,可能还会因为作战不力而受罚。这套机制,把每个士兵都逼到了绝境,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更重要的是,这条上升通道看似公平,但越往上走越窄。根据一些学者的最新研究分析,绝大多数士兵终其一生,可能也就在最底层的几级爵位徘徊。从“公士”到“大夫”或许靠勇敢就行,但从“五大夫”再往上,就需要战略眼光、指挥才能甚至政治手腕了。真正能爬到金字塔顶端的,终究是凤毛麟角。对大部分人来说,军功爵制只是给了他们一个为国捐躯的“光荣”理由。

0 阅读:30
历史脑洞

历史脑洞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