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其实已经停止了,而且俄罗斯专家称,如果中国率先停止交易的话,美国肯定受不了。 说起中美贸易,现在早不是前些年那种热热闹闹的光景了,尤其是中国对美国商品的购买量,这些年肉眼可见地降了不少。 以前美国的大豆、玉米,还有一些高端农产品,靠着中国庞大的市场,每年都能赚走不少钱,农场主们提起中国订单都乐开花。 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早就开始把采购的目光转向其他国家,比如从巴西、阿根廷买大豆,从澳大利亚、加拿大进口一些农产品,甚至还和俄罗斯在粮食贸易上加强合作,美国那些曾经不愁卖的农产品,现在得四处找新买家,价格波动不说,库存积压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不光是农产品,美国的一些工业制品,比如以前在中国市场挺受欢迎的汽车配件、部分电子元件,现在也慢慢被中国本土企业或者其他国家的产品替代了,中国市场对美国这些商品的依赖度,早就没以前那么高了。 可反过来看看美国对中国的需求,那真是一点没减,反而越来越大。就说日常用品吧,美国人家里的衣服、鞋子、玩具,还有各种小家电,随便拿起一件,十有八九还是“中国制造”。 不是美国不想自己造,也不是他们没试过找其他国家替代,可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摆在那儿——产业链完整,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组装,一套流程下来又快又好,价格还实在。 像东南亚那些国家,虽然也能生产一些轻工业产品,但要么产能跟不上,要么质量不稳定,要么就是关键零部件还得从中国进口,根本没法像中国这样,稳稳当当满足美国庞大的市场需求。 所以就算美国想搞所谓的“供应链脱钩”,老百姓的日常需求摆在那儿,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还是得偷偷从中国进货,毕竟换其他渠道,要么贵得离谱,要么根本找不到足够的货。 再往深了说,在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其实也藏不住。比如新能源产业里的锂电池,中国的产能和技术都占了全球很大份额,美国现在大力推进电动汽车发展,需要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这些关键部件,很多都得从中国进口。 还有人工智能领域需要的一些精密元器件、医疗设备里的核心部件,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性价比,至今还是很多美国企业的首选。之前美国试图搞技术封锁,限制对华出口高端芯片,可转过头来发现,自己很多下游产业因为缺了中国的配套产品,生产都快转不起来了,不少美国企业还得顶着压力,想办法和中国供应商保持合作,不然损失的就是真金白银。 其实从贸易战一开始,大家都在猜到底谁更受伤,现在这么多年过去,答案越来越明显了。 中国这边,因为早就提前布局,减少对美国市场和商品的依赖,所以就算购买量降了,国内经济也没受太大影响,反而还在这个过程中培育了更多本土产业,打开了新的国际市场,相当于把鸡蛋放在了更多篮子里,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强。 可美国那边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是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断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进口成本越来越高,这些成本最后还得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物价涨个不停,大家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美国的出口企业因为失去了中国这个大市场,订单少了,利润降了,不少企业甚至不得不裁员、缩减产能,对美国本土的就业和经济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俄罗斯专家说如果中国率先停止交易,美国肯定受不了,这话其实一点不夸张。现在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早就不是以前那种“离不开”的状态了,反而美国因为自身产业结构的问题,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越来越深。 要是真到了中国主动停止交易的地步,美国首先面临的就是日常用品断供,超市货架空了一半,老百姓买东西得花更多钱;然后是工业生产停滞,很多工厂因为缺了中国的零部件,生产线开不起来;最后连那些想搞“脱钩”的政客,恐怕都得面对国内企业和民众的反对声浪。 毕竟经济这东西,讲究的是实实在在的供需,不是靠几句口号就能改变的,美国要是还抱着“既想占便宜又想卡脖子”的想法,最后受伤的只会是自己。
果不其然,李在明在华盛顿一句“安全靠美国,经济不再靠中国”,把韩国出口三成市场、
【72评论】【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