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个“小男孩”在街上碰见日军军官茨谷五雄,随后礼貌地鞠躬。然而,茨谷

历史透视眼 2025-09-07 02:26:00

1939年,一个“小男孩”在街上碰见日军军官茨谷五雄,随后礼貌地鞠躬。然而,茨谷五雄怎么也没想到,就在小男孩离开几步后,茨谷五雄当场毙命。 惠民县街头,一个小孩模样的人,穿着宽大的旧棉袄,鞋底磨平,手上握着一根冰糖葫芦,看上去没什么特别。 街上巡逻的日本宪兵队长茨谷五雄,刚转过街角,带着几名士兵走来。 这个人,来头不小。 当年驻在惠民县的日军宪兵司令部,归他掌控。 名字不好记,但人一听就怕。 村子里失踪的人,家属都指着他。 上一个月,还有个中年人刚被他带走,不到两天尸体就扔在县城河边,脸肿得几乎看不出来。 李安甫,就是这个小孩模样的人,原本也算村里有根有底的人家。 但打仗打到山东,全乱套了。 人被抓去当苦力,地被收了税,连祠堂都被当作马厩。 李安甫父亲本是个手艺人,脾气倔,顶撞了个翻译官,被关进去没几天就“病死”。 葬都没法葬,李家从此不说话了。 村里人都知道,李安甫的脾气从那年就变了。 不疯不癫,但老在外转悠,喜欢坐在小河边磨东西。 有人说他是疯了,也有人说,他是想通了。 没人想到,地下组织盯上了他。 他人小、手快、不起眼,正好。 选中他执行任务的那天,风大,李安甫站在街角,手指冻得通红,但目光一动不动地盯着巷子口。 有人给他递了张纸条,他点头。 茨谷五雄那天来的早。 时间刚过七点,街上店铺还没开门,只有几辆军车和宪兵巡逻。 他走得很快,手里夹着烟,嘴里骂着什么。 李安甫从街对面走来,两人相遇。 茨谷五雄看见一个小孩,倒没多留神。 李安甫突然站定,深深地鞠了一躬。 很礼貌,也很突然。 茨谷五雄愣了一下,随后微微一笑,往前走了几步。 背后传来“啪”的一声。 是枪。 茨谷五雄身子猛地向前扑,脑袋磕在地砖上,抽了一下,不动了。 后面几个宪兵全懵了。 街上行人开始尖叫,有人扔下东西逃跑。 李安甫站在原地没动,直到确认他倒地,再次低头,扭头钻进了巷子。 没有再看。 行动干净利落,连宪兵反应都慢了几秒。 有人后来回忆,那一幕像电影,一气呵成。 不过这事,热闹没持续几天。 因为接下来来了一位比茨谷五雄更狠的人——小野田守。 据说是他亲自提审了一个捕来的嫌疑人,砸桌子砍椅子,吼着“要杀一百人抵命”。 整个县城人心惶惶。 抓人、审问、吊打、焚烧,一样不少。 李安甫早被送走,连夜转移。 新任务还在等他,目标一个接一个。 那年,地下组织的武工队开始在这一带频繁活动,打电线杆、炸铁路、刺探岗哨位置。 李安甫成了小有名气的“娃娃兵”。 不叫喊,不夸口,干事干净利索。 有人问他怕不怕,他只说一句话:“他爸死了。” 枪法是后练的,最开始就是用匕首。 村里有个老人说,这娃子眼神不对,看什么都像在量距离。 再后来,李安甫失踪了。 有人说他牺牲了,有人说去了大部队。 还有人说,他干完几十个目标后,摘了军帽,进山种地去了。 没人能证实,记录也查不出。 但茨谷五雄死在街头这事,留下了。 那天没放鞭炮,也没人庆祝,但晚上很多人把窗户都关了。 有人烧了香,有人流了泪。 小孩能做这种事,大人们心里是五味杂陈。 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摇头叹气。 但不管怎么说,那年街头的那声“啪”,让全城的人在心里短暂地松了一口气。 后来人都说,那不是一个孩子,那是整座城的影子。 街道还在,房子修过几轮。 茨谷五雄的名字没人再提。 李安甫的故事,老街坊还会讲。 讲到那一下鞠躬,再讲他扭头离开。 有人说,这个动作学自日本人。 有人说,这一下鞠躬,是在送葬。 权威参考信息: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历史透视眼

历史透视眼

洞察古今,剖析历史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