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哈萨克斯坦每次跟中国谈合作,嘴上说的是“互利共赢”,其实心里最怕的,就是被边缘化。现在又搞了个“跨阿尔泰对话”,拉着中蒙俄四国一起谈物流,说要打造什么新通道。就是怕货运大饼被别人分走,自己成了看客。 要知道过去十年,哈萨克斯坦基本就是靠“草原之路”吃饭的。那时候中国发往欧洲的货,不管是老百姓用的家电,还是工厂急需的汽车配件,还有欧洲运回来的那些精密机械、新鲜农产品,有三成以上都得从它的多斯特克口岸过。 你可别小看这三成,单是这一项,每年就能给哈萨克斯坦带来几十亿美元的收入,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不光能撑起它不少地方的经济,还能让它在中亚的物流圈子里说话硬气。 那时候的多斯特克口岸,每天都是车来车往,集装箱堆得跟小山似的,哈萨克斯坦靠着这条线,妥妥占着中亚物流的“C位”,日子过得挺滋润。 可谁能想到,这安稳日子没过几年,中吉乌铁路一要建,哈萨克斯坦就开始坐不住了,它那“草原之路”的饭碗,眼看就要被端走了。这条中吉乌铁路,是从中国新疆出发,经过吉尔吉斯斯坦再到乌兹别克斯坦,跟哈萨克斯坦的“草原之路”比起来,优势太明显了——路程直接短了将近1000公里。别觉得1000公里不算啥,对于货运来说,路程短了,不光路上花的时间能少一大截,运费还能降15%。 你想想,不管是中国的货主还是欧洲的商家,谁不喜欢又快又便宜的路线?到时候原本走“草原之路”的货,保准得一批批往中吉乌铁路转。 哈萨克斯坦心里门儿清,一旦中吉乌铁路通了车,自己的多斯特克口岸肯定要冷清下来,那每年几十亿美元的收入就得打折扣,甚至可能掉一大块。更要命的是,要是失去了物流这块的优势,它在中亚的地位也会跟着受影响——以前大家都得靠着它的通道做生意,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谁还会特意围着它转?到时候它就真成了物流网络里的“边缘角色”,想再跟中国、俄罗斯这些大国谈合作,腰杆都硬不起来。 也正是因为怕成这样,哈萨克斯坦才急急忙忙搞出“跨阿尔泰对话”。它拉上中蒙俄,说要建新通道,其实就是想借着这几个国家的力量,再给自己铺条路,万一“草原之路”的生意少了,还能靠新通道补回来。而且把这几个国家都拉进来,也能让自己在物流合作里多占点分量,不至于被别人甩得太远。 毕竟中国是最大的货主,俄罗斯有广袤的国土和资源,蒙古又卡在中间,把这三国都绑在“跨阿尔泰”的船上,哈萨克斯坦才能更安心,不用整天担心自己的物流饭碗被别人抢了去。 其实哈萨克斯坦的心思也不难懂,这些年靠“草原之路”尝到了甜头,自然怕失去这份好处。只是现在国际物流的格局在变,光靠一条老路肯定不行,它急着找新出路也正常。 但能不能留住生意,关键还得看自己的通道到底有没有竞争力,要是只想着靠拉圈子保住地位,而不实实在在提升自己的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恐怕最后还是难敌中吉乌铁路这样的新选择。 毕竟做生意的人都精明,谁划算就选谁,光靠嘴上说“互利共赢”,可留不住真正的合作。
9月2日果敢同盟军与缅军在腊戌谈判失败,缅军要求同盟军9日退出木邦县。否则,就要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