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不冤?”内蒙古,一男子的楼下邻居养了13条狗,一到半夜就疯狂乱叫,吵得他整夜难眠!无奈男子只能向物业反映,虽然物业多次劝说,可邻居还是我行我素,根本不听劝告!气不过男子竟然网购毒狗,毒死了邻居的9条狗,结果这下悲剧了! 通辽老小区四楼的窗台上,那个贴着 “剧毒” 标签的小药瓶还在。 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刺眼的光,像极了佟某此刻的人生 —— 被一道阴影牢牢罩住。 楼下三楼的门牌号旁边,还残留着几块褪色的狗牌,是田某搬走时没来得及清理的。 风一吹过,塑料牌碰撞的声音,让人想起那些被犬吠声填满的夜晚。 2025 年深秋的一个傍晚,佟某下班回家,在楼下遇见了搬回来取东西的田某。 两人对视一眼,没说一句话,擦肩而过时,田某怀里抱着的,正是那几块没来得及处理的狗牌。 时间往前推七个月,4 月 19 号的楼道里,弥漫着一股诡异的安静。 田某踩着碎步往上走,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 —— 他刚在楼下看到了九条没了气息的狗,嘴角还叼着香肠。 警察敲开佟某家门时,他正对着电脑屏幕发呆,页面停留在 “剧毒物品购买记录” 的界面。 烟灰缸里的烟蒂堆成了小山,其中一根还冒着微弱的火星,像他当时残存的理智。 “我就是想睡个好觉。” 这句话,佟某在笔录里写了三遍。 他是夜班工人,田某搬来的半年里,十三只狗的叫声成了他的生物钟。 凌晨两点准时开始的犬吠,把他的睡眠切割成碎片,每天能合眼两小时就算奢侈。 第一次敲田某家门,对方隔着防盗门说:“养宠物是我的自由。” 第二次找物业,经理拍着他的肩膀:“邻里之间,互相担待点。” 第三次社区调解,田某当着所有人的面承诺会给狗戴嘴套,可当天半夜,狗叫得更欢了。 二楼的张大妈有天在楼下拦住佟某,手抖着说:“再这么下去,我这条老命要交代在这儿了。” 她的心脏病药换了三次,剂量加了又加,还是挡不住狗叫引发的心悸。 一楼的小李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眼圈发黑:“娃一到半夜就哭,我们两口子快熬不住了。” 4 月的第一个星期,佟某在车间出事了。 因为连续失眠,他操作机床时走神,右臂被划开一道五厘米的口子,鲜血浸透了工装。 领导在办公室里拍着桌子:“再这样就别干了!” 扣掉当月奖金的通知,像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他紧绷的神经。 4 月 9 号那天,佟某躺在床上,听着楼下的狗叫,摸了摸胳膊上缠着的纱布,打开了购物网站。 下单的那一刻,他盯着屏幕上的 “剧毒” 字样,愣了很久。 4 月 19 号下午三点,快递盒被拆开。 佟某把药粉倒进碗里,和着香肠碎拌匀。 他站在窗边,看着楼下追逐嬉闹的狗群,深吸一口气,把拌好的香肠扔了下去。 香肠落地的声音很轻,轻得像他当时以为能轻易抹去的烦恼。 田某的报警电话打得很急,声音里带着哭腔。 民警调监控时,整个物业办公室都安静了 —— 画面里,佟某扔香肠的动作,被楼道摄像头拍得清清楚楚。 403 块钱的赔偿款,是佟某妻子东拼西凑来的。 田某接过钱时,手在抖,说不出是心疼狗还是觉得荒谬。 那张谅解书,他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最后在落款处重重按了个手印。 法庭上,法官举起判决书:“公共区域投毒,危害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 这句话像锤子,敲在佟某心上。 两年有期徒刑,缓期三年执行,这个结果让他瘫坐在被告席上。 而田某收到的 300 元罚单,被他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 南方那个小区的故事,和这里惊人地相似。 有人因为邻居养的大型犬夜夜狂吠,投诉无果后打伤了狗,最终也站上了被告席。 不同的地点,相同的结局,都是冲动酿成的苦果。 如今的楼道里,再也听不到狗叫,也听不到邻居们聚在楼下议论的声音。 只有佟某窗台上那个药瓶,和田某留下的那几块狗牌,还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个夏天的喧嚣与代价。 风穿过楼道时,仿佛还能听见一声叹息,悠长而沉重。 有网友表示,此事中,双方行为均有可议之处,养犬者饲养 13 条狗且未有效管控,夜间犬吠明显超出合理范畴,影响邻里正常生活,违背了相邻关系中应有的容忍义务,也不符合养犬管理相关规定。 还有的网友表示,投毒者虽长期受扰,但采取公共区域投毒的方式维权,忽视了可能对其他居民、宠物造成的潜在风险,触碰法律底线,需承担相应责任。 也有的网友认为,物业与社区在纠纷调解中未发挥有效作用,反映出基层治理在邻里矛盾化解上的不足。 此类事件应推动完善养犬规范,明确扰民界定标准与处理流程,同时引导居民通过合法途径维权,避免矛盾激化。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冤不冤?”内蒙古,一男子的楼下邻居养了13条狗,一到半夜就疯狂乱叫,吵得他整夜
语蓉聊武器
2025-09-08 00:35: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