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吉田大队八百人马,掉入了贺龙120师提前布置好的口袋阵,双方陷入激战,就在鬼子快撑不住时,鬼子突然向八路军阵地施放了毒气弹,战士们一时头晕目眩,呼吸困难。 这事儿,得从1939年的冀中平原说起。 那会儿,贺龙带着120师主力刚到冀中。在日本人眼里,八路军就是山里的“土匪”,在平原上一马平川的地方,还能翻出什么浪?尤其是日军第27师团的吉田大隊,八百多号人,清一色的精锐,配着山炮,骄横得很。他们得到情报,说贺龙的师部就在附近,立马跟饿狼见了肉似的,坐着卡车就扑过来了。 他们想搞个中心开花,直捣120师的心脏。可他们不知道,贺老总早就张开了一张大网。这张网的网兜,就是河间县的齐会村;而网兜里的诱饵,是716团的第3营。 4月23日一大早,战斗打响。吉田的炮弹跟不要钱似的往齐会村里砸,步兵跟着就往上冲。3营的战士们死死钉在村里,依托房屋、墙垣,把鬼子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硬是给顶了回去。 吉田打红了眼,一个小小的村子,居然啃不下来?他想不到,这根本就不是一场攻坚战,而是一场“拖延战”。3营的任务,就是像块牛皮糖一样黏住他,让他走不了,也吃不掉。 眼看速战速决成了泡影,鬼子急了,开始不讲武德了。他们对着我军阵地,悍然发射了毒气弹。一时间,刺鼻的气味弥漫开来,守在村里的战士们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喉咙里像着了火,呼吸都成了奢望。这在当时,是公然违反国际公约的战争罪行。 就连在附近大朱村指挥所里的贺龙师长,都中了毒气,头晕目眩。警卫员急得不行,要背他转移,贺老总一把推开,哑着嗓子吼:“我不能走!3营还在村里顶着!”这是贺龙在战场上,唯一一次负伤。 鬼子以为放了毒气,守军就垮了。但他们低估了中国军人的意志。战士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没有毛巾的,就用尿浸湿衣角,继续战斗。营长王祥发腿被打断,就靠在墙根指挥;连长曾祥望在白刃战里,从鬼子手里夺过一把战刀,一口气砍翻了三个敌人。 吉田的所有注意力,都被死死地钉在了齐会村。他不知道,真正的杀招,来自他身后。 就在他全力攻村的时候,120师的主力部队,像几把锋利的尖刀,从四面八方插进了他的侧翼和后方。夜幕降临,我军的反包围完成了。冲锋号一响,战士们如下山猛虎,直扑鬼子的炮兵阵地和辎重车队。 那场面,后来的老兵回忆说,简直是砍瓜切菜。鬼子后勤部队哪见过这场面?好多人枪都来不及拿,我们的刺刀就已经捅到了胸前。短短四十分钟的白刃战,鬼子的指挥系统就乱套了,十几辆满载弹药和补给的卡车被手榴弹炸成了冲天火球,把半个夜空都照亮了。 吉田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掉进了陷阱,他拼命呼叫援兵。但贺老总算得更精,我军的阻援部队早已在各个要道上,把从任丘、大城赶来的日伪军死死拖住。 眼看鬼子援兵越来越近,贺龙果断下令:撤! 现在,咱们再回到开头那个问题:歼敌七百,战果在哪? 首先,日军有个传统,就是拼了命也要把伤员和尸体带走,一来是他们的武士道精神作祟,二来也是为了掩盖伤亡,维持“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战斗结束后,鬼子连夜把尸体和重伤员拖走,很多活不成的重伤员,甚至被他们自己“处理”掉了,以减轻负担。所以,你在战场上看到的,永远只是损失的一小部分。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歼灭”一个作战单位,核心是摧毁其建制和作战能力。齐会战斗之后,吉田大队这个番号,直接从日军的作战序列里消失了。一个满编的精锐大队,被打得不成形,需要被撤销番号,这本身就是“成建制歼灭”的铁证。 再说说那些被烧掉的物资。八十多辆大车的军需,够咱们游击队吃用好几个月。两门崭新的九四式山炮,被炸成了零件,现在还在纪念馆里摆着。这些损失,对后勤紧张的日军来说,比损失几百个士兵还让他们肉疼。 我们今天回过头来,掰开揉碎了聊这一仗,不是为了纠结于几个数字。而是要透过这些数字,看到我们前辈的血性和智慧。 在平原上,没有高山密林可以依托,怎么办?贺老总告诉你,人心就是最好的工事,平原也能变成口袋阵。面对装备、火力、甚至单兵素质都占优的敌人,怎么办?我们的战士告诉你,狭路相逢勇者胜,刺刀见红拼的就是一口气。 齐会战斗的胜利,就像一把尖刀,狠狠戳穿了日军“华北治安战”的美梦。它告诉所有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无论山区还是平原,等待他们的,只有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