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上,俄罗斯为啥不大量使用,五代机-苏57? 这么说吧,俄罗斯不敢用苏57,因为韩国卡住了它的脖子。别看苏57是毛子产的,但他们数量也不多,属于坏一架少一架,想再造出来新的是很困难的,并且这种看起来华而不实的战机,万一被打下来了,那还不得哭晕。 苏 - 57这飞机,其实诞生的蛮曲折的。苏联那会儿,本来跟美国在战斗机领域,那是针尖对麦芒,各有千秋。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就像坐过山车,“嗖”地往下坠,兜里没钱,军事研发好多项目都得勒紧裤腰带。 这苏 - 57的研发,自然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资金时有时无,进度那叫一个磨蹭。从开始捣鼓到最后勉强列装部队,那可是磨叽了十几二十年,黄花菜都快凉了,并且它的数量一直上不去。 再者,苏 - 57这飞机虽说顶着五代机名头,隐身性、机动性、航电系统都号称先进,但它的技术可靠性,真没想象中那么稳当。 它试飞的时候,就出过一些小状况。比如发动机有时候抽风,电子设备偶尔死机,小毛病近乎一堆。俄罗斯军工部门也知道有问题,一直在后面修修补补,可到现在,有些深层次毛病也没彻底根治。 这种情况下,把苏 - 57往战场前线一放,飞行员心里也犯嘀咕。而且,现代战争,武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天上飞的战机,要是电子设备不可靠,就好比人没了眼睛和耳朵,两眼一抹黑,你说能打好仗吗? 俄罗斯军方可不傻,不敢拿飞行员生命和昂贵装备去赌博,在技术没彻底整明白前,自然不会大规模投入使用 。 还有个关键因素,是外界的技术封锁。俄罗斯军事工业看着挺牛,飞机坦克军舰自己都能造,但其实很多时候,它的生产供应链得跟国际接上。 毕竟,全球产业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俄罗斯也不例外。苏 - 57这飞机,里面不少零部件,像是高端的电子芯片、特殊的航空材料,以前是从国外进口的 。 俄乌战争一爆发,西方那些国家像约好了似的,一股脑儿地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制裁一下来,俄罗斯就抓瞎了。原来能从国外轻松买到的零部件,现在人家不卖了,大门一关,彻底断供。 俄罗斯国内想自己造这些零部件,可技术积累不够,生产设备也落后,一时半会儿搞不定。苏 - 57生产线没原料供应,造新飞机和修旧飞机都麻烦得很,能保持现有数量不减少就谢天谢地了,还指望大规模投入作战,那简直是做梦 。 另外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儿,有人说苏 - 57的关键部件,还被韩国卡了脖子。这话怎么讲呢? 苏 - 57发动机里头,有一些超精密的轴承,还有复合材料,这些东西,俄罗斯自己造得费劲,过去从韩国进口过一部分。 韩国呢,以前跟俄罗斯关系还凑合,做生意嘛,大家都有好处。但俄乌冲突开始后,韩国在美国的“眼神”示意下,也跟着对俄搞小动作,在轴承等部件的出口上,要么拖延时间,要么干脆找借口不卖了 。 俄罗斯国防工业就像个大机器,一个螺丝掉链子,整个机器都转不利索。韩国一卡零部件,苏 - 57发动机的维修和新发动机制造就卡壳。 要知道,发动机可是飞机的心脏,心脏供血不足,这飞机咋能撒欢儿跑?所以说,韩国这招看着不起眼,却在一定程度上,也让苏 - 57大规模参战变得困难重重 。 再从战略层面看,俄罗斯打这场仗,那是有自己盘算的。它可不是想着把乌克兰一口吞下,而是要实现一些特定军事政治目标,像保护顿巴斯地区俄裔,打破北约的围堵压力啥的。 在这个战略布局里,苏 - 57不是唯一的倚仗 。俄罗斯还有大量苏 - 27、苏 - 30、苏 - 34这些老款战机,这些飞机虽说不是五代机,但胜在数量多,而且身经百战,对付乌克兰军队那也是够用的。 俄罗斯军方的想法是,先用这些老战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打打消耗战,完成常规的制空权争夺、对地攻击这些活儿。 苏 - 57就像手里的“王炸”,留到关键时刻,比如乌克兰军队要是突然来了啥厉害外援,或者北约明目张胆地大规模介入,再把苏 - 57派出去,出其不意,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这就好比打牌,你要是一上来就把最大的牌扔出去,后面人家要是掏出更大牌,你不就傻了吗? 再说了,苏 - 57这飞机的研发,俄罗斯本来就有对外卖钱的心思。毕竟,研发花了老鼻子钱,国内经济又不咋地,想着造出来卖给印度等国,回回血。 要是在俄乌战场上苏 - 57表现不好,被乌克兰军队揍得鼻青脸肿,或者频繁出现故障,那国际上那些潜在买家一看,肯定心里犯嘀咕,这飞机不行啊,那谁还肯花大价钱买?俄罗斯的“战机出口致富梦”可就泡汤了。 所以,俄罗斯得小心翼翼地护着苏 - 57的名声,不能让它在战场上轻易丢脸 。 综合这些因素,俄罗斯在俄乌战场上,苏 - 57的使用那是慎之又慎。这飞机就像一个被寄予厚望,但又体弱多病、身份金贵的少爷,想让它风风火火闯江湖,暂时还真不现实。
阅兵后,歼-16D成了俄罗斯空军最想要的一款战机,俄媒更是很早就已经看上了歼-1
【52评论】【55点赞】
用户11xxx05
那造出来干嘛吉祥物吗呵呵,不管用就是不管用拿那么多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