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电池越来越大是行业的进步还是倒退
看到不少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感觉颇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了。
与其讨论增程电池越来越大是不是合适,不如换个角度说现在的增程到底有哪些痛点、这些痛点通过什么途径可以解决或者减缓。
目前已知的痛点:
1、亏电弱鸡、噪音大、震动大
2、纯电续航短、但是又舍不得(也可能不愿意启动发动机)用油
3、充电慢(用增程的如果有家充条件可以无视)
那馈电的痛点可以通过使用更高效、功率更大的发动机,这在最近推出的两款大电池增程车新一代智己LS6、昊铂HL增程版可以看的出来,两家都分别有自家的发动机技术,已经在成都车展亮相的全新岚图梦想家,同样有自家的发动机。
纯电续航方面,对于有家充桩的人来说,大部分应该更愿意使用纯电,增程器只是应急。既然如此电池加大、单次纯电续航更大没有拒绝的理由啊(当然价格增加不大的情况下);而且在节假日高速上,你一个200公里纯电续航的慢充增程车搁那儿占着充电桩要被全社会鄙视,但四五百公里的增程车拥有5C快充,那可是理所当然理直气壮的(当然,我们还是建议适当用用油)。
另外,以前增程车200多公里续航的时候会说一周通勤够用,其实也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毕竟你不可能200多公里用光、而且不同季节续航打折也是一个问题,更何况这是建立在车主每周上班两点一线日子单调的情况下。即便是350公里,对于现在摊大饼一样的城市进程而言有时候也是尴尬的,敝人以前上下班通勤往返70公里,一周350公里,你CLTC350公里怎么可能够?这一周里可能还要唱点K、探亲访友、半路去个地方办点儿事,350公里更不够了!
这个不够,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本来工作强度就够高了,半路上还要想办法去充电,尤其是以前还都是慢充,等待时间是最让人抓狂的。所以讨论这类问题,还是要结合实际,或者说要看你的产品到底覆盖了哪些人群,在此基础上再来说是不是够用、是不是合适。对消费者而言其实不管你行业进步还是退步的,能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没有用车的顾虑才是王道。消费者认可了,车子才能卖得好、才能有滚动资金进行技术研发、推动行业进步。
而如果坚持小电池的增程,那可能还不如选择像比亚迪的插混技术得了,充电条件稍微欠缺一点、高速状态下发动机可以并联直驱,电池大了反而整车重量上去了。
所以这个到底是行业的进步还是退步的观点,本身可能就是值得商榷的一个问题。行业的进步或退步是以是否符合更多车主用车诉求去的,满足市场需要才是进步的根本要义。当然,如果是在象牙塔里面的话,讲技术进步之类的倒也未尝不可;只不过象牙塔的研究同样要结合市场需要啊,立项的时候是不是要经常写社会、经济效益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