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那年梁思礼揣着母亲东拼西凑的400美元远渡重洋,谁曾想这个少年后来会成为守护祖国的“驯火者”。1941年的美国之行充满坎坷,刚到留学地半个月就遭遇珍珠港事件,与国内联系完全中断。 这个一度靠在食堂洗盘子、罐头厂打工维持学业的青年,硬是用8年时间拿下自动控制博士学位。 1949年夏天,当著名的美国无线电公司RAC向他抛出橄榄枝时,梁思礼却毫不犹豫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 船上那段经历特别动人,他用自己精湛的无线电技术改装船用设备,放大收音机信号,让全船人听到了来自天安门城楼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大家找来白布和红墨水,凭想象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在太平洋上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或许有人不知道,梁思礼在南开中学读书时曾亲眼目睹日军轰炸机将母校炸成废墟。那片冒着烟的废墟深深刺痛了这个少年的心,也点燃了他“工业救国”的信念之火。 回国后梁思礼面临的是一穷二白的窘境。除了钱学森外,谁都没见过真正的导弹和火箭。实验设备简陋得可怜,大部分人的导弹知识几乎空白。但就是这样,他和第一代航天人硬是从零起步,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1962年那次失败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东风二号导弹发射后像喝醉了酒一样摇摇晃晃,最后在发射场300米处砸出一个大坑。 许多研究人员当场泣不成声,但梁思礼没有时间流泪。他带领团队一点点分析问题,最终发现是水平陀螺仪修正电刷少拧了1.5圈螺丝这样细微的装配失误。 正是这次失败,让他深刻认识到导弹系统的复杂性,从而开创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学”。 最让人动容的是梁思礼与一位美国朋友的对比。这位朋友留在美国成为波音公司首席科学家,参与研制“民兵”洲际导弹,年薪几十万美元,住高级别墅。 而梁思礼作为中国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收入只有朋友的百分之一,住在普通单元房里。但当被人问及感受时,他的回答掷地有声:“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我们祖国的!” 从第一枚导弹、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的67年职业生涯全部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晚年最喜欢萧伯纳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就是这样一个人,将他父亲梁启超留下的“爱国”二字刻进了骨子里。他说父亲留给他的最宝贵财富就是爱国之心,而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苟利国家生死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梁思礼# 国内权威媒体报道信源:《梁思礼:一腔热血 为国铸“盾”》(人民网,2024年12月27日)
1980年5月18日中午,美国总统卡特白宫办公室的保密电话响了,得到这样一个消息
【112评论】【2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