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在悄悄问,马克龙和他那个大24岁的妻子,晚上……到底和谐不和谐? 我每次看到这个问题都想笑。 格局真的小了。 你们盯着人家的皱纹和年龄差,想的都是最原始的那点事儿。 可你们忘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最敏感、最自负、也最迷茫的时候,是这个女人,像个先知一样,看到了他眼里的光,看到了他未来的模样。 她给他的,根本不是什么青春的肉体。 那时候马克龙才15岁,在法国亚眠的路易大帝高中读二年级,布丽吉特是他的法语老师,还是学校戏剧社的指导老师。那会儿布丽吉特已经40岁了,有三个孩子,大女儿比马克龙还大两岁。谁能想到,一个高中生和已婚女老师的交集,会变成后来震动法国的故事? 马克龙那时候就透着股不一样的劲儿,不爱跟同学打闹,总揣着本加缪的书,下课就往戏剧社跑。他写了个关于“权力与理想”的小剧本,自己当主角,排练时紧张得忘词,布丽吉特没像其他老师那样打圆场,反而停下排练,走到他面前说:“你不是忘词,是不敢把心里的东西说出来。你怕别人说‘一个小孩懂什么权力’?” 就这一句话,把马克龙说愣了。后来他在自传里写,那是第一次有人没把他当“故作深沉的少年”,而是看穿了他藏在书本背后的野心。布丽吉特没顺着他的剧本夸“写得好”,反而拿着红笔改了满满一页,不是改台词,是改情绪——“这里不用喊那么大声,真正的坚定是轻描淡写的,你得让观众感受到你台词里的重量”。 那会儿学校里已经有闲话了,说“那个姓马克龙的小子总跟布老师待在一起”。马克龙的父母急了,找布丽吉特谈了一次,话里话外都是“您是老师,该保持距离”。布丽吉特没辩解,只说“我没教他怎么谈恋爱,我在教他怎么成为自己”。没多久,马克龙被父母转到了巴黎的学校,临走前他偷偷找布丽吉特,递了张纸条,上面就四个字:“等我回来。” 这一等就是十几年。马克龙读完大学、进投行、当经济部长,布丽吉特在亚眠继续当老师,等着孩子长大,等着自己能重新选择生活。2007年,布丽吉特和前夫离婚,马克龙立刻回到亚眠,当着她三个孩子的面说:“我兑现承诺了。”那年马克龙30岁,布丽吉特54岁,他们没办盛大婚礼,就找了几个亲近的人吃了顿饭,马克龙握着布丽吉特的手说:“这么多年,我每次做决定前,都在想你会怎么说。” 后来马克龙要竞选总统,团队里有人劝他“让夫人少露面,毕竟年龄差太扎眼”,马克龙直接把这话怼了回去:“我从15岁就跟着她学怎么做人,现在竞选总统,不让她在我身边,我跟没穿铠甲上战场有什么区别?”竞选路上,布丽吉特没穿华服,没戴珠宝,就穿着简单的风衣,跟着他跑遍法国小镇。有次在诺曼底,一个老农妇拉着布丽吉特问:“你大他那么多,不怕他以后变心?”布丽吉特笑着指了指正在跟村民说话的马克龙:“他心里的那团火,是我当年点的,没人比我更懂怎么让这火一直烧着。” 那些总盯着“晚上和谐不和谐”的人,根本不懂这种“彼此看透”的感情有多难得。马克龙在爱丽舍宫办公到凌晨,布丽吉特不会送咖啡催他睡觉,只会把他写了一半的演讲稿拿过来,圈出某句话说“这里太硬了,老百姓听不懂,你当年在戏剧社教你的‘软着说’忘了?”;布丽吉特被媒体攻击“老气横秋”,马克龙直接在记者会上说“我妻子的皱纹里,藏着我整个青春的答案,你们没资格评头论足”。 他们之间哪里是“年龄差的爱情”,分明是两个灵魂从少年到中年的相互托底。布丽吉特给马克龙的,是15岁时的“被看见”,是30岁时的“被等待”,是40岁当总统时的“被懂得”——这些东西,比所谓的“青春肉体”贵重一万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法国开始炸锅了!马克龙着急的要跳墙了援助乌克兰上千亿美元,现在要削减财政开支
【2评论】【2点赞】
chen xian sheng
恋老太婆的男子汉马克龙!
用户10xxx81
十足像鬼屋梦魇
用户10xxx89
鬼
用户10xxx10
变态
用户10xxx78
这个女人脖子去哪儿?
三锅头
不管你怎么洗都是脏东西,那老太婆如果只是个普通的教师变色龙会有勇气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