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内,一位外国游客随意乱扔垃圾,被一名男生看见后,直接走过去用英语让他把垃圾捡起来,外国游客不以为然,还打算径直离开,谁料男生直接说道,我会把视频发到网上,让你国家的伙伴都看看你的行为。 就因为几张随手乱扔的废纸,一场发生在洗手间门口的交锋,竟然在网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几个外国游客把用过的纸张随手丢在地上,旁边明明就有垃圾桶。一位中国男性看不下去了,直接走上前用英语沟通,指出他们的行为不对,要求他们“不要在中国乱丢弃废物”。 对方一开始压根没当回事,嘻嘻哈哈的,态度相当轻佻。大哥一看讲道理没用,立刻换了策略。他直接表示,要把这事儿拍下来发到外网上。这一招直击要害,利用对方同胞的舆论压力,把个人行为和他们的社交声誉捆绑在了一起。 眼看对方不笑了,但还是一脸不屑,大哥紧接着抛出了一个杀手锏问题:“你们在日本也会这么做吗?”。这个问题太妙了,它构建了一个文化参照系,迫使对方在自己熟悉的规则环境里审视当下的行为。果然,这下他们彻底严肃起来了。 最终,大哥给出了明确的指令:“请你去把它捡起来。”面对层层递进的压力,这几位游客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乖乖捡起了垃圾,并说了“Sorry”。 如果这事儿只发生在现场,那它的影响也就止步于此了。但因为被视频记录并在网上传播,整个事件的性质就变了。网络成了一个巨大的回音壁,大哥的行为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评论区里全是叫好声,认为文明不分国籍,规则面前就该人人平等。 网友们的反应特别真实,很多人分享了类似的经历,比如有人提到用“保安”这个权威符号,就成功制止了老外乱扔瓶子。这说明,维护公共秩序的渴望,是根植在很多人心里的。 更有意思的是,大家起初还在猜测游客的国籍,有人根据护照颜色推测是日本或韩国人,但讨论很快就转向了一个共识:他是哪国人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行为本身。这种超越身份标签的判断,恰恰是成熟的体现。 当然也有人觉得,没必要为这点小事和外国人计较。但这种观点很快就被驳斥了,大家普遍认为,宽容不能没有底线,否则就是纵容。“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中国就得守中国的规矩,不该给任何人特殊待遇。 这件事,与其说是挑衅,不如说是一次对普适性公共规则的坚定维护。它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大国风范”——不是傲慢,而是自信、平等和讲原则。我们欢迎所有友好的客人,但对不文明行为,态度就是零容忍。 说到底这场小风波就像一堂公开课,不仅教育了当事人,也引发了我们所有人的思考。它证明了,掌握一门外语,能让你在需要的时候,自信地表达赞同与反对。 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尊重,从来不是来自国籍身份,而是源于一个人刻在骨子里的文明与素质。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内,一位外国游客随意乱扔垃圾,被一名男生看见后,直接走过去用英语
江娱不迟
2025-09-12 14:37: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