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冯德莱恩这个提议获得通过,她将名垂欧盟历史!她提议,废除欧盟外交决策全体一致原则。也就是说,她要动摇欧盟的基石,将欧盟连根拔起。看来,欧盟未来要悬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先跟大伙儿掰扯掰扯这个“全体一致原则”到底是啥,欧盟从成立那天起就讲究这个,本质就是“一人一票否决权”。 你想啊,德国一年GDP好几万亿欧元,卢森堡才几百亿,但在外交决策上,俩国家话语权一样,只要卢森堡不同意,德国再想推进也没用。 当初设这个规矩,就是怕大国欺负小国,给小国们一个“护身符”——毕竟大家凑一块儿搞欧盟,要是小国连说话的份儿都没有,谁还愿意留下来?这规矩一用就是几十年,算是欧盟能凑这么久的“定海神针”。 但今年这规矩的毛病彻底暴露了,好几件事都卡在上头。 最典型的就是对乌克兰的援助,去年12月的时候,欧盟想给乌克兰65亿欧元买武器,结果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一句话就给否了,理由是“不想为别人的战争买单,还怕拖垮欧洲经济”。 到了今年3月更气人,欧盟又提了个对乌军援的提案,这提案还关系到乌克兰能不能快点加入欧盟,其他26个国家都急得不行,结果又被欧尔班一个人否了,他还说“布鲁塞尔这是在备战”,其他国家的想法“没道理”。 不光是对乌援助,对俄罗斯的事儿也一样卡壳。今年6月,欧盟想终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匈牙利直接拉上斯洛伐克一起反对——为啥? 因为这俩国家跟俄罗斯签了天然气合同,要签到2037年,现在终止了,自家经济得亏死。8月底的时候,欧盟想搞第19轮对俄制裁,防长们开了一天会,最后就因为有国家不同意,连个统一的声明都发不出来。 还有加沙那事儿,今年9月欧盟想对以色列的行动搞制裁,结果内部吵翻了:德国这些国家不想得罪以色列,不愿意制裁;西班牙、比利时倒好,自己先搞了严厉措施。最后欧盟只能看着成员国各干各的,连个统一动作都没有。 就是因为这些糟心事,冯德莱恩才敢提改革。她想改成“多数表决”,具体说就是只要15个国家同意,而且这15个国家的人口加起来超过欧盟总人口的65%,提案就算过了。 她觉得现在这规矩太耽误事儿,俄乌冲突、中东乱局这些大事,欧盟总因为一两个国家反对没法表态,在国际上越来越没存在感,改了之后办事能快不少。 但这提议一出来,立马就炸锅了,支持和反对的人吵得不可开交。 先看支持的,主要是法国、德国这些大国。他们早就嫌小国拖后腿了,法国总统马克龙这几年老说“欧盟再不改革,国际舞台的风头都要被别人抢了”;德国总理朔尔茨也跟着附和,说“得有个更高效的办法”。 对他们来说,改了规矩,自己的想法更容易推进,欧盟说话也能更硬气。 反对的就多了,尤其是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些小国。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第一个跳出来骂,说这是“拆欧盟的基石”——毕竟以前靠一票否决能保自己的利益,现在没了这个权,大国说啥就是啥,自己的意见谁还听? 斯洛伐克也不含糊,总理直接放话:“要是逼我们改,我们就不帮乌克兰了,难民也不收了。”波兰虽然对俄罗斯挺强硬,但也担心,说“这改了之后,欧盟可能变成‘超级集权’,我们的主权都没了”。 除了欧盟内部,外面的国家也在盯着。美国表面上喊“支持欧洲团结”,其实心里巴不得欧盟分裂——分裂了之后,美国更容易一个个拿捏,让欧洲跟着自己走。 俄罗斯更别提了,就等着看欧盟内斗,欧盟越乱,俄罗斯在外交上越占优势。 中国的态度倒挺实在:欧盟自己的事自己定,要是改完之后更稳定、更高效,那中欧合作也方便;要是改乱了,咱们也能灵活应对,保证自己的利益。 不过这事儿看着热闹,真要推进比登天还难。为啥?因为改这个规矩得先改欧盟条约,而改条约必须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你想啊,匈牙利这些反对的国家,怎么可能点头?这就成了死循环:要废“全体一致”,得先“全体一致”同意废它,根本不现实。 而且以前也不是没试过改革,2023年欧洲议会就想废否决权,结果反对的人比赞成的还多;2024年法德提议用“三分之二多数”,最后也不了了之。说到底,还是欧盟内部人心散了,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冯德莱恩还想搞个“重新武装欧洲”的计划,准备拿1500亿欧元给各国买武器,结果法国、意大利嫌这是贷款不是白给的,德国、荷兰又不愿意一起借钱,最后还是卡在“全体一致”上。你看,根本不是规矩的问题,是大家的心不齐了。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这提议要是真成了会咋样? 好的一面是办事快了,欧盟在国际上能快点表态;坏的一面是小国肯定不干,要么彻底摆烂不配合,要么学英国脱欧跑路。要是不成呢?还是老样子,遇事就吵,决策慢得像老牛拉车,大家对欧盟的信心只会越来越少。 说到底,欧盟现在就站在岔路口上:要么接着用老规矩,虽然慢但还能勉强团结;要么改规矩求效率,却要冒分裂的风险。
如果冯德莱恩这个提议获得通过,她将名垂欧盟历史!她提议,废除欧盟外交决策全体一致
不负赋墨尘
2025-09-13 12:36:3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