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4年,唐代宗在宫中设宴,给68岁老将郭子仪道歉,为鱼朝恩赔礼。郭子仪手握重兵

蕊蕊聊过去 2025-09-14 13:40:57

764年,唐代宗在宫中设宴,给68岁老将郭子仪道歉,为鱼朝恩赔礼。郭子仪手握重兵,但宴会上十分低调,故而得以善终。 唐朝中叶,安史叛乱刚平定没多久,国家内部还乱着呢。763年叛乱结束,唐代宗就开始对那些立下大功的将领下手,怕他们尾大不掉。郭子仪这样的人,本该是国家栋梁,却被卸了兵权,回家闲着。他也没闹腾,就老老实实待在长安,管管家务事。谁知吐蕃那边看准机会,集结大军从西边杀过来,一路势如破竹,直扑关中。朝廷急了眼,四处求援,可其他节度使因为先前被亏待,都坐山观虎斗,不肯动弹。京城守不住,唐代宗只好带着人马逃到陕州去。吐蕃进了长安,城里一片狼藉,各地武将还互相掐架,眼瞅着大唐要完蛋。 这时候,唐代宗想起了郭子仪,下诏让他出山。郭子仪身边就二十来个骑兵,可他二话不说,赶紧召集散兵游勇。仗着自己威望高,士兵们一听是他带队,都愿意卖命。郭子仪领着人马往长安推进,吐蕃一看势头不对,赶紧撤了。没多久,吐蕃又不死心,进攻泾州,郭子仪联合回纥人迎头痛击,杀敌上万。国家总算喘了口气。 可郭子仪在前头拼命,后头却出幺蛾子。鱼朝恩这人,是唐代宗的亲信宦官,平日里专爱排挤有功臣子,陷害忠良。他嫉妒郭子仪的功劳,就派人去挖了郭家的祖坟。这事儿传开,天下人都炸锅了。郭子仪正握着重兵跟吐蕃干仗,这时候挖人祖坟,不是逼人反吗?万一郭子仪一气之下带兵回京,或者干脆不管了,让吐蕃长驱直入,大唐估计就没了。 郭子仪打完仗,回京师的时候,大家都议论纷纷,说他肯定要讨说法,朝廷里头准得闹得血雨腥风。甚至有人猜他会直接废了皇帝,另立新君。唐代宗也慌了神,因为挖坟不是他的主意,可他没管鱼朝恩,自然担心郭子仪记恨。为了稳住局面,唐代宗在宫里设宴,请郭子仪过来。皇帝亲自赔礼,为鱼朝恩的错事道歉。郭子仪68岁了,手握重兵,可在宴会上低调得很。他没发火,反而哭着说,自己带兵多年,没管好手下人,让他们挖过别人坟,如今自家遭报应,这是天意,不是人为的祸。皇帝听了,总算松口气,鱼朝恩也尴尬了。 没几天,鱼朝恩自己也摆酒,请郭子仪去他家。朝里有人劝郭子仪,说这是鸿门宴,别去,要去也带上兵马防身。郭子仪没听,就带了几个家丁去。鱼朝恩一看人少,奇怪地问为什么不带护卫。郭子仪说,外头传你想害我,我不带兵,就是证明那是胡说。鱼朝恩一听,哭了,说要不是你心胸宽广,我早被怀疑了。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郭子仪这么处理,不是没脾气,而是明白大道理。鱼朝恩为什么敢这么干?还不是因为唐代宗纵容。唐朝那会儿,皇帝不信任武将,就用宦官来制衡。安史之乱时,鱼朝恩瞎指挥,害得九个节度使和六十万大军在邺城溃败,洛阳又丢了。乱平了,他又使坏,好多将领丢了兵权,包括郭子仪。可郭子仪清楚,国家是唐家的,他只管做好本分。皇帝让回家就回家,让出山就出山,从不抱怨。手握重兵,威望又高,还尊重朝廷,处理关系稳当,这样的人想不善终都难。 后来,鱼朝恩继续作威作福,到770年才被唐代宗赐死。郭子仪呢,一直低调做事,活到85岁,781年病逝。郭子仪一走,唐德宗觉得自己行,结果783年泾原兵变,皇帝又逃出长安,局面乱成一锅粥。这事儿告诉人,乱世里,忠诚和智慧比什么都重要。

0 阅读:4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