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真害怕中国就多从中国买东西,中国为了挣钱就不会打我们了。 美国《福布斯》杂志刊发的一篇文章,提出了神逻辑:如果美国真害怕中国的军事力量,就应该更多地从中国购买商品。 文章里说开放市场是最好的国家安全战略,因为没有哪个国家会对自己最重要的客户动武。 这想法听着好像有点道理,其实仔细琢磨琢磨,漏洞可不少,说白了就是把国家之间的关系想得太简单了,跟菜市场买菜似的,以为多花点钱就能让对方服软。 先看看中美之间的贸易实情。2025 年 1 到 7 月,美国从中国买了 2056.74 亿美元的东西,虽然比去年同期少了 18.4%,但数额依然不小。 美国人买的主要是机电产品,像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这些,占了进口额的将近六成,还有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这些工业用品,占两成多。 这说明啥?美国市场确实离不开中国商品,就拿特斯拉来说,它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配件很多都得从中国进口。但反过来说,中国也需要美国这个大市场,这种依赖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 可《福布斯》文章没说到点子上,国家之间的安全考量和做生意不是一回事。就拿美国自己来说,一边大量进口中国的电子产品,一边却对华为这样的中国科技企业下狠手。 美国给华为加了好几次关税,还不让美国企业给华为供货,生怕华为在技术上超过美国。这就很矛盾了,既然觉得多买东西能保安全,为啥又要卡中国企业的脖子呢?这说明当美国觉得自身利益受威胁时,根本不会因为生意上的往来就手软。 再看看历史上的例子。冷战那会儿,美国对苏联搞了严格的出口管制,成立了个叫 “巴统” 的组织,联合西方国家一起对苏联禁运战略物资,像精密仪器、稀有金属这些都不让卖。 按《福布斯》的逻辑,这么做应该能避免冲突吧?可结果呢?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照样搞得火热,各种对峙事件不断。这说明经济上的限制不仅没能阻止矛盾升级,反而可能让关系更紧张。 还有印度的例子也挺能说明问题。2023 到 2024 财年,印度从中国进口了 1018 亿美元的商品,出口才 166.7 亿美元,逆差高达 850 亿美元。 印度的电子元件、机械产品,还有药品原料,很多都得从中国进口,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可不低。但你看印度在国际上的态度,既不跟美国完全站一队,也不疏远俄罗斯,莫迪该和普京握手还是握手,该和中国缓和边境关系也不含糊。 这就说明,就算在经济上依赖某个国家,在战略上该自主还是自主,不会因为买了谁家的东西就事事听话。 现在的国际冲突形式也变了,不一定非得动刀动枪。美国这几年搞的 “小院高墙” 政策,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经济战,想在关键技术领域跟中国脱钩。 它一方面限制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另一方面又忍不住继续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2025 年 1 到 7 月中国还是美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呢。这种矛盾的做法本身就说明,美国自己也不信 “多买东西保安全” 这套逻辑。 再说了,中国也不是那种为了赚钱就啥都能让的国家。这几年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卡中国脖子,结果呢?中国反而加大了在芯片自主研发上的投入。 就像华为,虽然受了美国制裁,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营收不仅没下降,还超过了制裁前的水平,鸿蒙系统用户都突破 7 亿了。这说明啥?对于核心利益和长远发展,中国不会因为短期的经济利益就妥协。 其实国家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涉及安全、战略、意识形态等好多方面,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能决定的。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之间也有不少贸易往来,但该打仗还是打了。现在中美之间的贸易额这么大,可摩擦照样不少,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福布斯》这篇文章的想法太天真了。多买中国商品可能会增加两国的经济联系,但要说这就能保证不发生冲突,那可就太不靠谱了。国家安全得靠综合实力、外交智慧和相互尊重来维护,而不是靠多做生意就能搞定的。 美国要是真担心和中国发生冲突,与其琢磨多买东西这种小聪明,不如想想怎么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和中国打交道,怎么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处理分歧,这才是正儿八经的解决办法。毕竟,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讲究的是互利共赢和相互尊重,而不是单方面的算计。
美媒:真害怕中国就多从中国买东西,中国为了挣钱就不会打我们了。 美国《福布斯
天天纪闻
2025-09-15 19:41:36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