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中,成都王司马颖被处死。临死前,司马颖要求洗一次热水澡,就算死也要有尊严,这点就比许多司马家王爷强得多。 司马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十六子,11岁时就被册封为成都王,封地涵盖益州的蜀郡、广汉、犍为等地,享有的食邑多达十万户。 司马炎病死,司马衷继位后,散骑常侍贾谧依仗皇后贾南风的权势,恣意妄为。一次,贾谧在与太子司马遹下棋时态度傲慢,在场的司马颖血气方刚,厉声喝止:“你不过是外戚身边的亲信,怎敢对太子如此无礼!” 贾谧又惊又恼,转头就跑到贾南风面前哭诉委屈。贾南风本就对宗室王爷心存戒备,当即以司马衷的名义,下旨将司马颖调任平北将军,派往邺城驻守。 公元301年,赵王司马伦在权力斗争中取胜,篡位称帝。齐王司马冏率先颁布檄文,号召天下诸侯共同出兵讨伐司马伦。 司马颖在谋士卢志的劝说下,决定起兵响应,在湨水之战中大败司马伦的部队,攻入洛阳,处死了司马伦。 志得意满的司马颖,在返回邺城后,开始远程操控朝廷政务,使用的仪仗排场甚至超过了晋惠帝司马衷。 304年,东海王司马越联合左卫将军陈眕等人,召集十多万兵力,挟持晋惠帝北上征讨邺城。 得知这个消息的司马颖惊慌失措,第一反应竟然是放弃城池逃跑。 部下劝阻说:“大王,邺城是根基所在,一旦逃跑,所有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司马颖犹豫再三后,派遣奋武将军石超率领五万大军前往荡阴迎击。 另一边,陈眕的弟弟陈匡、陈规为了谋取功劳,跑去对司马越谎称:“邺城内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士兵早就吓得四处逃跑了,现在正是进攻的好时机!” 司马越竟对这番谎言深信不疑,下令军队放松戒备。结果,石超率领的大军突然发动袭击,在荡阴大破司马越。晋惠帝也在战乱中被箭射伤,身边的侍从纷纷逃命,把他独自丢在了草地上。 石超随后将晋惠帝迎接到邺城,司马颖大喜,认为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司马越兵败后,退回自己的封地东海国。不久后,司马越的弟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与安北将军王浚,联手,杀死了司马颖任命的幽州刺史和演。 司马颖得知后勃然大怒,下令出兵讨伐司马腾。王浚、司马腾和段部鲜卑、乌桓等联合,连战连胜,转而杀向邺城。 司马颖慌了神,带着亲兵挟持晋惠帝连夜离开邺城,投奔河间王司马颙。司马颙趁机挟持晋惠帝、司马颖以及豫章王司马炽等人迁往关中长安。 野心勃勃的司马颙也想当皇帝,于是自行任命朝中百官,并以还以晋惠帝的名义下诏,任命远在东海国的司马越为太傅,以示拉拢,而司马颖的处境则变得艰难。 此时,司马颖在河北的旧部公师籓,联合汲桑、石勒等人,聚集了数万兵力,在清河鄃县起兵。 与此同时,东海王司马越以 “迎接皇帝返回洛阳都城” 为旗号,联合各路诸侯,发布檄文讨伐司马颙。 焦头烂额的司马颙看到河北地区还有不少人支持司马颖,便向晋惠帝上奏,请求让司马颖返回邺城镇守,同时将司马颖晋升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 司马颖回去后,还没来得及巩固自己的势力,司马越讨伐的大军就已经逼近。司马颖自知不敌,想去投奔公师籓等人,结果在途中被顿丘太守冯嵩抓获,随后被押送至邺城,交给范阳王司马虓处置。 司马虓念及宗室情谊,没有立即加害司马颖,只是将他父子三人囚禁起来。 然而,司马虓突然暴病身亡。司马虓的长史刘舆深知司马颖在邺城百姓心中仍有威望,担心他的旧部会趁机作乱,于是决定斩草除根。 刘舆隐瞒了司马虓的死讯,派人假扮朝廷使者,手持伪造的晋惠帝诏书,前往狱中赐死司马颖。 面对死亡的到来,司马颖反而显得异常平静。负责行刑的狱卒名叫田徽,司马颖看着他,缓缓问道:“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田徽回答:“五十岁了。” 司马颖又问:“五十岁就能知晓天命,你明白什么是天命吗?” 田徽摇了摇头,说不出话来。 司马颖轻轻叹息道:“我也不明白天命,只是不知道我死后,这天下能不能恢复太平。” 片刻之后,司马颖他向田徽提出了最后一个请求:“自从我被贬回封地,就再也没有好好洗过一次澡,麻烦你取几斗热水来,让我干干净净地离开这个世界。” 热水准备好后,司马颖从容地沐浴更衣。洗完澡,他散开头发,平静地躺了下来。一旁的两个儿子抱着他的腿,放声大哭。 过了一会,田徽带人走上前,将绳索套在司马颖的脖子上,用力拉紧。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成都王,最终在二十八岁的年纪,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1960年,山东曲阜孔氏家族行祭祖大典。曲阜孔家向衢州借孔子楷木像,还回去的时候
【229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