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8月1日报道,陕西安康一位七旬老太辛辛苦苦攒了半辈子的5万块,竟然莫名其妙地不翼而飞!当老太太去银行取钱时,才发现自己账户里的5万元,只剩下了5.8元,银行一查流水真相大白了,原来是老人的未成年的亲孙女把钱全都砸进了手机游戏里! 陕西安康一位六旬老人到银行取钱时发现,自己账户里的5万元养老金只剩下5.8元。经银行流水查询,这笔钱被她未成年的孙女通过手机游戏充值消费掉了。 老人当场情绪失控,这笔钱是她多年积攒的养老保障,目前警方已经介入处理,但由于涉及未成年人消费,退款程序可能比较复杂。 类似事件近年来频繁发生,上海有老人15万养老金被孙子女友盗刷,西安奶奶3万存款被孙女充值游戏,重庆13岁孙子40天内花掉奶奶4。3万元救命钱。 这些案例有共同特点:未成年人轻易获取了老人的支付工具,进行大额消费时没有遇到有效阻拦,而老人往往事后才发现,维权难度较大。 老人容易成为目标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对移动支付安全意识不足,银行卡密码可能无意中泄露给家人,其次是亲情信任,很多老人不会防备自己的孙辈。 看了陕西安康这位老人的遭遇,真是既心疼又气愤。五万养老金啊,对年轻人来说可能不算天文数字,但那可是老人家一点一滴攒下来的养老本,瞬间就被孙女充值游戏花得只剩五块八,搁谁身上受得了? 网友们也是炸开了锅,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孩子“胆子太肥”,不少网友吐槽,这孩子怎么能这么干?“五千、一万地充,眼睛都不带眨的”,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说明她对钱根本没概念,也不知道这钱对奶奶意味着什么。 不少人在问“密码怎么泄露的”,大家都纳闷,老人连儿女都没告诉的密码,孙女是怎么知道的? 有网友猜测:“肯定是平时看奶奶输密码时记住了”,这说明家长在保管支付密码、进行金融安全教育上,可能确实大意了。 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游戏平台,不少网友质疑平台的监管机制,“游戏充值时那些验证码是摆设吗?五万块流出去连个水花都没有!” 大额充值尤其是疑似未成年人操作时,平台的风控为什么没能及时拦截或触发更严格的身份验证? 这种“免密支付”或者低门槛的支付体验,有时候开通容易关闭难,确实让人头疼。 也有网友表示“家贼难防”,有网友感叹“辛苦攒的钱,竟然被孙女一锅端”,还有人说“千防万防家贼难防”,这种来自家庭内部的“意外”,最让人伤心和无奈,不仅损失了钱财,更伤了亲情和信任。 科技和金融服务在追求便捷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护像老年人这样的弱势群体?平台能否在未成年人防沉迷和消费保护上做得更细致、更有效?还有我们作为家人,是否给予了老人足够的关心和提醒,帮他们管好“钱袋子”,同时也教育好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这件事您怎么看?您觉得防止这类事情发生,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是平台加强风控,家庭管好密码和教育孩子,还是需要其他更有效的措施?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和建议! 信息来源:法治进行时
“防不胜防!”8月1日报道,陕西安康一位七旬老太辛辛苦苦攒了半辈子的5万块,竟然
文史充点站
2025-09-18 08:55:10
0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