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廖昌永读大学时,宿舍有人丢了钱,他们一致怀疑是廖昌永,廖昌永气不过准

盘盘鸭 2025-09-18 14:51:09

1988年,廖昌永读大学时,宿舍有人丢了钱,他们一致怀疑是廖昌永,廖昌永气不过准备拿菜刀去和造谣的人同归于尽,但一个人的劝阻救了他的一生。   2023 年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聚光灯下的廖昌永身着黑色礼服,一曲《茶花女》选段唱毕,全场掌声雷动。 后台休息时,他手机震动,弹出恩师罗魏发来的短信:“还记得 1988 年冬天的琴房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看着短信,廖昌永眼眶微热,那个曾因被怀疑偷钱而差点拿起菜刀的农村少年,如今站在了世界声乐的巅峰,而改变他一生的,正是罗魏老师当年那句 “实力才能证明一切”。    1988 年上海音乐学院的男生宿舍,寒冬的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却吹不散屋里的紧张气氛。有室友丢了半个月的饭钱,十几块钱在当时足够维持一周的生活。 当大家七嘴八舌猜测时,有人目光落在了角落里的廖昌永身上,他是宿舍里唯一的农村学生,穿着打补丁的棉袄,每月生活费只有家里寄来的几十块钱。 “会不会是廖昌永拿的?他最缺钱。” 这句话像一根火柴,点燃了廖昌永积压已久的委屈与自卑。   “我没有偷!” 廖昌永猛地站起来,声音因愤怒而颤抖。可无论他怎么辩解,质疑的目光始终围绕着他。 从小在四川郫县农村长大,家里穷得连学费都要靠邻里凑,他三次报考音乐学院,前两次落榜时村里人都劝他 “回家种地”,好不容易考上上海音乐学院,却始终觉得自己像个 “外人”; 城里同学从小练钢琴、学乐理,他连简谱都要从头学起。如今被无端怀疑偷钱,这份屈辱让他彻底失控。 他冲进厨房,抄起一把菜刀,就要冲出去和造谣的人理论:“我今天就让你们看看,我廖昌永是不是那种人!”   就在这时,声乐老师罗魏正好来宿舍找他,看到这一幕,赶紧冲上去夺下菜刀。 罗魏没有批评他,而是把他拉到琴房,煮了一杯热茶递过去:“我知道你委屈,但冲动解决不了问题。” “你是来学唱歌的,将来要站在舞台上,靠的是嗓子,不是刀子。实力才能证明你的清白,也才能让你真正抬起头。” 琴房里的灯光昏黄,罗魏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廖昌永的怒火,也让他第一次意识到,愤怒与暴力只会毁掉自己的未来。   从那天起,廖昌永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琴房成了他的 “第二个家”,别人练 1 小时,他就练 3 小时,常常通宵练声,直到嗓子沙哑。 为了弥补乐理基础的不足,他每天提前 1 小时到教室,对着课本一点点啃;买不起专业的声乐书籍,就借着同学的书抄笔记,厚厚的笔记本记满了 3 本。 有次冬天练声时,他冻得手指发僵,就把双手揣在怀里暖一会儿,接着继续练。妻子王嘉当时也是音乐学院的学生,看他这么拼,经常帮他占琴房、带晚饭,还陪着他一起背乐谱。 “那时候觉得苦,但一想到罗老师的话,就觉得有劲儿。” 廖昌永后来在采访中说。 努力终有回报。大三时,廖昌永的专业成绩从班级倒数冲到前三,还在学校的声乐比赛中拿了一等奖。 1994 年,他参加法国 “图卢兹国际声乐比赛”,一举夺冠,这是中国歌手第一次在该赛事中获得金奖。 此后,他的舞台从上海走向世界,先后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演出,最终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成为享誉全球的男中音歌唱家。 成名后的廖昌永,始终没忘记当年的困境与恩师的教诲。他回上海音乐学院担任教授,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还设立了 “声乐助学基金”,资助家境贫寒的音乐生,就像当年有人帮助他一样。2022 年,他回到四川郫县老家,捐建了一所乡村音乐学校,让农村孩子也能接触专业的音乐教育。 “我当年差点因为一时冲动毁了自己,现在想帮更多孩子走对路。” 他说。 2024 年,廖昌永在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特意邀请了罗魏老师坐在第一排。 演唱结束后,他走下舞台,向罗魏深深鞠躬:“谢谢您当年拦住了我,也拦住了我人生的弯路。” 罗魏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靠自己的实力,走出了一条最亮的路。” 从菜刀边缘的冲动少年,到金色大厅的世界级歌唱家,廖昌永的逆袭不仅是个人的胜利,更是对 “坚持” 与 “理智” 的最好诠释。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困境与屈辱不是沉沦的理由,而是成长的契机;真正的强大,不是用暴力证明自己,而是用实力赢得尊重。 如今,廖昌永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用歌声传递着对音乐的热爱,也传递着那份永不放弃的信念,只要不向命运低头,平凡人也能走出不平凡的人生。     信源:封面新闻2019-01-09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出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0 阅读:56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