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施灿德在北京香山论坛对话上指出,美国 “战争部长” 赫格塞斯有关 “不寻求与中国冲突” 的说法,标志着美国政策出现 “重大转变”,特朗普政府正寻求与中国 “共存” 之道 。 这一表态与多数评论所认为的当前中美正维持 “斗而不破” 的格局相呼应。 回顾 9 日晚,赫格塞斯与中国国防部长董军进行视频通话时,明确向中方传达了美国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也无意寻求中国政权变更或扼杀中国的立场。这一罕见的公开表态,着实让国际社会为之一振。 施灿德也强调,美国国防部长如此明确表达这类观点的情况实属少见,从中不难看出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似乎正尝试做出调整。 那么,特朗普政府缘何会出现这样的转变呢?其实,这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的原因。 自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虽然 “美国优先” 的大旗依旧挥舞,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他逐渐意识到与中国的正面冲突并非美国之福。 就拿外交方面来说,特朗普试图调停俄乌冲突,期望改善美俄关系,然而现实却给了他重重一击,这一努力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与此同时,美国与印度等国的关系也在一系列事件中变得愈发紧张。 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外交困境之下,特朗普政府急需在中美关系上寻求突破,找到能够提升其外交政绩的着力点。 再看看近期中美之间的互动,诸多迹象表明双方都有推动关系稳定的意愿。9 月 10 日,王毅与鲁比奥通电话,双方着重强调要切实落实中美元首达成的共识,致力于增强两国关系的稳定性。 此外,白宫方面已经紧锣密鼓地为特朗普与中国领导人的会晤展开筹备工作,这无疑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即特朗普政府渴望通过高层对话,与中国进行深入交流,探寻合作的新契机。 不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尽管美国宣称不寻求冲突,欲与中国 “共存”,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会彻底摒弃对中国的战略竞争。实际行动中,美国依旧小动作不断。 在技术领域,持续强化对华出口管制,限制中国赴美留学生签证,试图从人才和技术源头对中国进行遏制;白宫发布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更是将中国明确列为对手,在新兴科技领域对中国严防死守。 这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充分暴露了美国在中美关系上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他们深知与中国冲突将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所以寻求 “共存”; 另一方面,出于霸权思维和对自身优势地位的过度担忧,又不愿放弃对中国的打压与围堵。 这种矛盾态度,其实与特朗普政府一贯的行事风格如出一辙。过往,特朗普就常常在同一天内发表自相矛盾的言论,其即兴发言往往将混乱情绪的某一面无限放大。 在对华政策上,同样呈现出这种摇摆不定的状态。他试图通过 “斗而不破” 的策略,在竞争与合作的钢丝上行走,为美国谋取最大利益。 既想在经济、科技等领域与中国一较高下,又担心关系破裂会使美国失去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和诸多合作机会,因而始终在矛盾中挣扎徘徊。 对于中国而言,始终秉持着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度。中国一贯主张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美国开展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但同时,中国也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对美国的无端挑衅和不合理要求,绝不会退缩半步。 正如外交部所强调的,美国单方面歪曲解读、肆意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无法撼动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格局,中国将坚决维护自身核心利益,任何外部势力都不应心存侥幸。 总体而言,当下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美国虽有寻求 “共存” 的表态,但 “斗而不破” 的格局预计仍将持续一段时期。未来中美关系究竟何去何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能否切实将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能否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 国际社会也在密切关注着中美两国的一举一动,期待双方能够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通过对话与合作,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
美国代表把话带到北京,特朗普比谁都明白,中美这一仗坚决不能打。乖乖服软,这次美国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