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宣布了,9月18日,泰国拟采取措施稳定泰铢汇率,阿奴廷正与泰国央行就稳定泰铢汇率措施进行磋商,此前泰铢飙升至4年高点,引发要求紧急干预以保护出口和旅游业的呼声。 泰铢升值导致外国人兑换同等金额美元能获得的泰铢减少,同时泰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价格上涨,这对依赖旅游业和出口的泰国经济造成压力。 泰铢走强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后旅游业快速复苏,今年上半年入境游客超1200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大量外币兑换需求推高了泰铢汇率。 二来,泰国出口一直不错,卖出去的东西比买进来的多,赚的外汇也多,钱一进来,泰铢就更抢手。 再加上最近美元有点“软”,很多亚洲货币都在涨,泰铢也跟着起来了。 虽然货币升值听着是好事,说明国家经济有底气,但对严重依赖外贸和旅游的泰国来说,压力不小。 比如,泰国出口企业就叫苦:泰铢每涨1%,他们的利润就可能少0.5%,做橡胶、电子产品、水果生意的老板们都很头疼。 旅游业也担心:泰国游变得更“贵”了,欧美游客可能会选择去越南、印尼这些更便宜的地方。 现在的情况是,政府很着急,希望央行赶紧做点什么,把泰铢价格压下来,但泰国央行一向比较独立,以前就说过,汇率最好让市场自己决定。 央行担心的是,如果强行干预,比如大量抛售泰铢、买进美元,虽然短期能压汇率,但可能浪费外汇储备,甚至引发通货膨胀,现在泰国物价涨得已经挺厉害了。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救现在”还是“看长远”的拉扯:政府想先解决眼前的经济压力,而央行更怕留下后遗症。 其实,货币太强或者太弱发愁的不止泰国,最近美联储加息慢下来了,亚洲各国的货币都在波动,日本、越南、印尼也都在盯着自己的汇率。 泰国这次面临的,其实也是很多依赖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同样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里,怎么平衡好自己家的钱的价格。 泰国政府着急压汇率,这个心情能理解,但这件事其实反映出更深的问题:泰国的经济结构太依赖旅游和出口了,就像一个人主要靠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旅游,一条腿是出口,哪条腿崴了都疼。 光想着让泰铢便宜点,好让东西更好卖、游客更多,其实有点像“治标不治本”,短期可能有用,但长期来看,如果一直靠便宜取胜,就很难爬升到产业链上游。 你看以前德国、日本,他们的货币也经历过升值,但反而逼着他们产业升级,德国搞高端制造,日本做品牌创新,最后都不靠便宜赚钱了。 对泰国来说,可能更需要趁着现在钱“值钱”,赶紧做产业升级,比如投资科技行业,发展电动车产业链,或者把旅游做好做精,推广医疗旅游、长期旅居这类高质量服务。 央行顶住压力不盲目干预,短期看好像“不帮忙”,但其实是在给经济转型留时间。 说到底,一个国家真正的稳定,不是让货币一直便宜,而是让自己的产业变得更强更有韧性,不管货币涨还是跌,都能吃得开,泰国这次的反应,可能会成为东南亚国家怎么转型的一个风向标。
泰国宣布了,9月18日,泰国拟采取措施稳定泰铢汇率,阿奴廷正与泰国央行就稳定泰铢
物规硬核
2025-09-19 12:41:0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