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尼当上叙利亚总统,住进豪华总统府,吃上各种大餐,为了保住宝座,也要投靠以色列了?以色列已经向叙利亚,发出一份安全协议,要求朱拉尼签署。 首先就要求,叙利亚南部地区为禁飞区,以及军事禁区,禁止叙利亚军队飞机飞行,禁止叙利亚军队进驻。 朱拉尼领导的过渡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刚把各路反对派武装收编为新政府军,正忙着游说西方国家取消制裁,根本无力与以色列发生军事冲突。库奈特拉省的居民看着以军用棕榈树干和交通灯杆筑起路障,坦克在主干道上来回巡逻,却只能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出无力的投诉。 过渡政府发言人公开表态不会寻求与以色列对抗,这种妥协姿态被外界解读为“投靠”的信号,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背后的困境——俄企正在接手叙利亚的电力、通信和港口重建项目,卢布结算的合同已经堆满了财政部的文件柜,这些经济命脉捏在普京手里,让他们在外交决策上不得不瞻前顾后。 以色列抛出的诱饵确实诱人。协议墨迹未干,以方就暗示会放松对叙利亚人道主义援助的封锁,甚至可能允许部分油田恢复生产。对急需资金稳定局势的朱拉尼来说,这无异于雪中送炭。 但代价是让渡国家主权——那片被划分为三个军事区的土地上,叙利亚军队不仅不能部署重型武器,连常规巡逻都要受到限制。 更阴险的是协议中隐藏的附加条款,以色列要求保留一条“打击伊朗的空中走廊”,这意味着叙利亚领空将成为以军空袭伊朗目标的通道,而叙利亚政府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领土变成战场。 莫斯科的态度成了左右局势的关键变量。就在朱拉尼团队与以色列谈判的同时,俄叙新签署的《战略伙伴关系协定》已经生效。俄军虽然象征性地将军事基地租金降到每年1美元,但通过“无限期续约”条款牢牢控制着塔尔图斯港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 普京给朱拉尼的定心丸是“定向反恐”承诺,俄军战机可以帮他清理不听话的反对派武装,但条件是默许俄罗斯在叙利亚的长期存在。这种背景下,朱拉尼即便想与以色列达成协议,也必须看克里姆林宫的脸色——俄罗斯绝不会允许叙利亚变成以色列围堵伊朗的前哨,毕竟俄军部署的S-500防空系统还肩负着保护伊朗西部领空的重任。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的记者会上高调宣称“戈兰高地永远是以色列的一部分”,这种表态与其说是给国内选民看,不如说是在向朱拉尼施压。以军已经在赫尔蒙山最高峰部署了最先进的侦察设备,对叙利亚南部的监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们算准了叙利亚新政权无力对抗,才敢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 但内塔尼亚胡可能低估了叙利亚人的民族情绪,即便在战乱多年后,库奈特拉的抗议者依然举着“土地不容分割”的标语,用血肉之躯抵挡坦克履带。 朱拉尼的处境比外界想象的更微妙。他一方面要依靠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支持稳定局面,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应对以色列的安全威胁,同时还要安抚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 过渡政府内部已经出现分歧,军方强硬派主张拒绝任何丧权辱国的协议,而文官集团则警告说继续对抗只会让以色列扩大占领范围。这种拉扯让伦敦的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提出的禁飞区和军事禁区方案,至今没有得到叙利亚官方的正式回应。 以色列想借协议巩固对戈兰高地的控制,同时获得打击伊朗的战略通道;俄罗斯通过新协议保持在叙利亚的影响力,顺便牵制美国和土耳其;朱拉尼团队试图在大国博弈中夹缝求生,用有限的妥协换取政权稳定。 没有人真正关心叙利亚民众的福祉——那些在库奈特拉失去家园的农民,在赫尔蒙山脚下躲避空袭的难民,他们的命运被写进外交协议的脚注里,变成可以交易的筹码。 当大马士革的夜色笼罩总统府,朱拉尼看着桌上那份标注着禁飞区范围的地图,或许会想起卡德罗夫在加沙的强硬姿态。但叙利亚的现实不允许这种豪赌,俄军基地的存在让他无法像卡德罗夫那样直接挑战以色列,而国内的重建需求又让他不能完全拒绝谈判。 这种两难处境下,所谓“投靠以色列”的传言更像是地缘博弈的烟幕弹,掩盖着一个更残酷的真相:在大国势力交织的中东棋盘上,叙利亚新政权的每一步选择,都可能付出丧失主权的代价。 协议最终是否签署还是未知数,但以色列已经开始在实际控制区推行自己的规则。库奈特拉的居民被要求向以军申请耕作许可,赫尔蒙山的牧羊人必须接受身份核查。这些细节比任何外交声明都更能说明问题——无论朱拉尼团队在伦敦谈出什么结果,叙利亚南部的土地正在被一点点蚕食。
这就是美国纵容以色列后果? 很多人都想错了,都以为,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结束了,
【1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