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内蒙古一男子被债主追债,无路可逃时,突然想起父亲说过:有困难时,地窖

混沌于浮云 2025-09-19 20:46:58

1999年,内蒙古一男子被债主追债,无路可逃时,突然想起父亲说过:有困难时,地窖可应急!他钻进去后,竟在地窖中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宝贝! 在内蒙古这片广袤土地上,生活着许多像李献公这样的普通人。他的父母早年从内地迁到这里,靠着开垦荒地和种田过日子。日子虽苦,但一家人互相扶持,坚持下来。1961年,李献公的父亲为了补贴家用,去洮儿河河滩挖沙,意外挖出一块金属牌子。这块牌子表面刻着奇怪的符号,看起来像某种文字。他带回家,给刚满周岁的儿子李献公当玩具。李献公小时候常拿着它玩耍,后来这东西被母亲收进地窖,存放杂物。二十多年过去,李献公长大成人,不愿继续待在偏远乡村。改革开放后,他从父母那里拿了积蓄,外出做生意。 李献公经商两年,把家里的积蓄赔光,还欠下几万外债。1999年,债主上门追债,他想起父亲的话,钻进地窖躲避。在地窖里,他翻找旧物,重新找到那块儿时玩具的金牌。他询问母亲,得知父亲挖沙的经过。李献公掂量金牌,觉得可能值钱,便找朋友介绍的收藏者刘振春鉴定。刘振春称重后,出价12000元收购。李献公没急着卖,去金店问价,得知值17000元。他拒绝刘振春,打算熔化换钱。刘振春拍照寄给博物馆朋友,得知这是元代文物,赶紧阻拦李献公。 内蒙古大学蒙古文专家包祥教授赶到现场,辨认金牌铭文是巴思巴文,意思是圣命不可违背,违者处死。这块金牌用于传达元代皇帝命令,样式属忽必烈时期。此前世上仅四块元代圣旨牌,三银一铜,这块是唯一金质,重约470克,由金银合金制成。包祥教授以5万元从李献公手中购得。后来专家评估,市场价值超3000万元,有收藏家出价3200万元。包祥教授将金牌捐给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李献公的父母迁居内蒙古后,适应了当地环境,通过种地维持生计。父亲挖到金牌时,曾有蒙古族朋友看过,认出类似蒙古文但不同。父亲继续挖沙,将金牌带回。李献公玩耍几年后,金牌被遗忘在地窖。改革开放时期,李献公外出经商,遇市场变化,生意失败欠债。他返回家乡,面对债务压力。 1999年深秋,李献公在地窖发现金牌后,决定估价。刘振春确认金质,出价后,李献公去金店验证。拒绝交易后,刘振春联系专家。包祥教授鉴定铭文,确认元代文物价值。 金牌捐献后,博物馆展出,吸引学者研究。金牌提供元代政治军事证据,其他类似牌子分布不同地区,但金质仅此一块。李献公用钱还债,继续务农。 李献公一家从内地来到内蒙古,面对陌生环境,通过劳动立足。父亲挖沙发现金牌,带回家作为玩具。金牌在地窖存放多年。李献公经商失败,欠债累积。 在地窖中找到金牌,李献公询问母亲细节。找刘振春鉴定,出价12000元。李献公查金店价格17000元,准备熔炼。刘振春阻拦,介绍专家。 包祥教授辨认巴思巴文,解释含义。金牌属忽必烈御用,珍稀无比。以5万元收购,后捐博物馆。价值评估3200万元。 博物馆收藏金牌,作为镇馆之宝。研究元代历史,提供新资料。李献公生活恢复正常。

0 阅读:0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