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亿芯片订单突然取消,美企市值蒸发超10万亿,外媒慌了:“中国动真格

高干评世界 2025-09-20 15:35:32

3500 亿芯片订单突然取消,美企市值蒸发超 10 万亿,外媒慌了:“中国动真格了!” 比尔盖茨可谓一语成谶!他早就说过:“无论美国采取任何限制措施,都无法阻止中国走上科技强国的位置!” 2025 年 3 月 17 日,美国商务部官网更新实体清单,一纸 “升级版禁令” 把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 6 家中国存储芯片企业纳入其中。 不仅不准美企向其出售 14nm 以下逻辑芯片制造设备,连 3D NAND 存储芯片的关键技术授权也全面叫停。 当时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还公开宣称,要 “把中国钉死在低端芯片制造环节”,可他们没算清。 中国占全球芯片消费市场的 53%,更是英特尔、高通、英伟达这三家美企近一半营收的来源地。 禁令落地仅 28 天,中国企业就给出了回应。4 月 14 日,联想、华为、小米联合发布声明,终止与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的长期采购协议,涉及金额合计 3500 亿元。 其中华为停掉的英伟达 H100 AI 芯片订单,占英伟达季度营收的 42%;小米取消的高通骁龙 8 Gen 4 订单,让高通失去了年度最大客户之一。 消息传出当天,英伟达股价开盘跌 9%,高通跌 7.2%,英特尔跌 6.5%,美股半导体板块集体飘绿。 5 月的美企财报季,成了禁令反噬的 “修罗场”。英伟达 Q1 营收同比暴跌 42%,净利润腰斩,CEO 黄仁勋在财报电话会上忍不住吐槽: “政策让我们平白丢了 150 亿美元销售额,还把中国客户推给了本土企业。” 英特尔更惨,PC 处理器订单少了 38%,营收同比降 28%,不得不宣布裁员 1.2 万人。 截至 5 月底,三家美企市值合计蒸发超 1.4 万亿美元(约合 10 万亿人民币),创半导体行业单月最大跌幅。 连跟着美国限制技术的台积电也被拖下水,一季度来自中国的订单少了 58 亿美元,营收降 25%,美国亚利桑那工厂建设直接推迟。 中国敢取消订单,靠的是实打实的替代能力。2025 年 4 月 22 日,上海微电子向中芯国际交付首台 28nm DUV 光刻机,经测试,这台设备月产能达 12 台,良率稳定在 95% 以上。 中芯国际随即用它启动 14nm 芯片量产,5 月就向华为交付了首批 10 万片昇腾 910B AI 芯片。 这款芯片性能接近英伟达 A100,制造环节完全脱离美国技术。存储领域更不含糊,长江存储的 232 层 3D NAND 芯片,在 2025 年 Q1 的全球市场份额涨到 19%,把美光的份额压到了 17%。 下游应用端的国产化速度更快。比亚迪第五代 IGBT 芯片,全用华虹半导体 28nm 工艺制造,测试数据显示。 其开关损耗比英飞凌同类产品低 15%,成本还降了 20%,2025 年上半年已装车 50 万辆。 小米、OPPO 的物联网芯片,国产化采购比例从 2023 年的 42% 飙到 2025 年的 89%,仅二季度就向中芯国际、华虹下单 60 亿颗。 连汽车芯片领域,中国本土企业也拿下了 35% 的市场份额,比 2022 年翻了一倍。 比尔盖茨的预警早有伏笔。2024 年 6 月微软开发者大会上,他就提醒:“限制技术只会倒逼中国加速研发,美国企业终将失去最大市场。” 2025 年 5 月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他再次强调:“现在中国 AI 芯片自给率每月涨 2%,照这速度,2026 年就能完全摆脱对美依赖。” 数据确实印证了这点。 中国 AI 芯片自给率从 2022 年的 12% 涨到 2025 年 Q1 的 52%,成熟制程(28nm 及以上)自给率更是达到 85%,基本不用依赖进口。 美企现在陷入两难:一边被政府逼着搞技术封锁,一边看着订单流到中国本土企业手里。 英特尔中国区负责人私下透露,2025 年 Q1 有 30% 的中国客户转向了国产芯片,“我们想降价留住客户,却被美国政府限制,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流失。” 高通更无奈,骁龙芯片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从 2022 年的 45% 跌到 2025 年的 28%,而华为麒麟芯片的份额已回升到 22%。 这不是中国非要撕破脸,而是美国先动的手。从 2018 年第一次芯片禁令,到 2025 年的 “升级版”,美国一步步收紧技术出口,试图遏制中国科技发展。 可事实证明,技术堵不住,市场更留不住。中国用 3500 亿订单取消,亮出了产业链自主的底气;美企 10 万亿市值蒸发,则成了霸权思维的代价。 盖茨说得对,想靠封锁维持科技霸权,最后只会砸了自己的饭碗 —— 这 10 万亿市值的蒸发,就是最实在的教训。 信源:比尔·盖茨北大演讲:中国取得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成就——人民网

0 阅读:41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