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16岁继位成为汉惠帝后,有一天因肚子疼, 就急忙跑去厕所,他刚褪下裤子,却发现角落里放着一个破旧的酒瓮,里面探出一个光头人。 人们总说汉惠帝刘盈是个软弱的皇帝,但这个标签太轻了。他的悲剧,不是简单的性格问题,而是他被三副无形的枷锁活活锁死了。 这三副枷锁,分别来自他的父亲、母亲,以及他自己,一层层将他从一个帝国继承人,碾碎成了一个命运的囚徒。 第一副枷锁,是父亲刘邦扣上的“价值枷锁”。在他的开国皇帝老爹眼里,刘盈根本就不像自己。 刘邦欣赏的是那个更像自己的异母弟弟刘如意,这让刘盈从一开始就活在被否定的阴影里。 他那个太子之位,保住得也相当憋屈。当年刘邦想换掉他,是满朝文武和母亲吕后拼死拦着。 为保住太子之位,吕后也曾另辟蹊径,她采纳张良献上的谋略,设法请来彼时声名卓著的四位隐世高人 ——“商山四皓”,让他们亲自出面为自己的儿子撑场面、壮声势。 刘邦凝视着眼前的局面,心中已然明了:太子早已不是昔日需要庇护的孩童,如今羽翼丰满,身边更聚拢了一众德高望重的贤才。 事已至此,他纵使心有不甘,也只能压下更换储君的念头,默默接受这无法逆转的事实。可这对刘盈来说,不是胜利,是更大的悲哀。 父亲的认可,与他本人毫无关系,全靠母亲的手段和大臣的立场。这顶皇冠,从戴上那天起,就写满了“你不行”三个字。 第二副枷锁,是母亲吕后递上的“情感枷锁”。这份母爱,最后异化成了最锋利的屠刀。 汉高祖刘邦的生命终了之时,隐忍多年的吕后终于卸下了所有伪装,她酝酿已久的报复计划,也随之正式启动。 彼时,她对刘邦那位极受宠爱的戚夫人并未立刻下死手,而是先将其囚于冷院,亲手命人剃去那满头青丝,再罚她每日做那舂米的苦役,以此折辱。 接着,她要对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下手。刘盈早已洞悉母亲心中的盘算,为护佑幼弟周全,他甘愿豁出全部力气,将那份守护之心化作了不顾一切的行动。 他亲自跑到城外把弟弟接进宫,从此吃饭睡觉都在一起,寸步不离。 他以为这样就能护住唯一的弟弟。 可他终究没能防住。就在他清晨外出打猎的一个短暂空隙,吕后派人送去了一杯毒酒,刘如意就这么死了。这狠狠一刀,斩断了刘盈作为兄长的所有念想和责任感。 但真正的崩溃还在后面。吕后在杀死刘如意后,决定给儿子上一堂最血腥的课。她把刘盈带到一间厕所,指着一个酒瓮里的东西让他看。 那具躯体早已失却人形,四肢被生生斩去,双眼成了两个空洞的血窟窿,耳朵被烟火熏得彻底失去听觉,喉咙也遭剧毒侵蚀,连一丝呜咽都无法发出,只剩一副在痛苦中残存的残破躯壳。 直到宫人告诉他,这就是曾经美艳的戚夫人时,刘盈的世界彻底崩塌了。他失声痛哭,大病一场,整整一年都起不来。 从那一刻起,他对母亲只剩下恐惧。 他涕泗横流,对着吕后悲声控诉:“世间竟有这般行径,早已逾越了为人的底线!”我是你的儿子,再也没办法治理这个天下了。”这是他与母亲精神上的决裂,也是他主动放弃权力的开始。 于是,他给自己戴上了第三副,也是最后一副“伦理枷锁”。为了对抗这个肮脏的现实,他选择了自我放逐。其实在执政初期,他任用曹参,延续着“萧规曹随”的国策,国家恢复得还不错。 可“人彘”事件后,他彻底变了。他不再理会朝政,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用麻醉来守护内心仅存的一点干净。他的消沉,恰好让吕后得以独揽大权,分封吕氏族人,屠戮刘氏宗亲,他都无力阻止。 母亲甚至将他姐姐的女儿张嫣嫁给了他,一场违背人伦的政治联姻,彻底污染了他最后的私人空间。 他就像一个活着的囚徒,被困在这座金碧辉煌的牢笼里。仅仅在位七年后,这个内心早已死去的年轻皇帝,在二十三岁时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死后,他所有的儿子,也都被大臣们以“非亲生”为由全部杀害。 司马迁在写史书时,甚至没给他单独立一篇《本纪》,而是把他的事迹并入了《吕太后本纪》。他不仅在生命里被囚禁,更在历史中被边缘化,成了母亲权势下的一个注脚。 所以,刘盈真的只是“仁弱”吗?不,他是一个在无法逃离的黑暗中,选择用毁灭自己的方式,进行无声抗议的悲剧性人物。他的善良,在残酷的权力绞肉机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又那么决绝。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可怜的汉惠帝刘盈——愿生生世世不复生于帝王家、北青网——吕雉为什么虐杀戚夫人?)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