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袭红衣 手中的笔却似浸着加沙的苦难—— 是无辜孩童的泪,是绝望父母的悲。 她一次次说“不”,为以色列铺就“生路”:不让平民在战火中丧命,却放任以色列在安理会免于追责,继续“清洗”巴勒斯坦人;不让人道主义援助中断,却默许以色列在加沙囤积粮食,拿援助当借口;不让战争难民的悲剧停止,却任以色列将苦难反复延续。 可此刻的加沙,早已是人间炼狱:医院挤得水泄不通,伤员与病患抢一张床位,婴儿与尸体争一口氧气;饮用水成了奢望,污水四处横流,传染病趁虚肆虐……她却依旧毫不犹豫地落下“否决”二字。 自1967年起,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动用否决权超80次,半数都与巴以问题相关。这支笔,能盖住加沙1.8万多遇难者的冤魂吗?能盖住其中七成妇女儿童的鲜血吗?能盖住法国、阿联酋的遗憾声明,盖住联合国秘书长“人道主义暂停不等于结束”的呐喊吗?这支否决笔,遮得住加沙的血与泪吗? 不久前,美国连布林肯中东行程都不愿向《纽约时报》公开,仿佛霸权就是底气,良知早已抛诸脑后。只是,这支冰冷的否决笔,真能遮住加沙大地上流淌的血与无尽的泪吗?
她一袭红衣 手中的笔却似浸着加沙的苦难—— 是无辜孩童的泪,是绝望父母的悲。 她
执着的冰淇淋
2025-09-20 21:42: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