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一个外国摄影师,正在北京郊区拍摄风土人情。忽然,他看到3个小男孩,手里都拎着一个奇怪的圆形容器,正望着着自己发笑。他们是干什么的?容器里装的是啥? 当时,这个外国摄影师在一处山坡上遇到了3个孩子。他们的手里拎着的,像是一种用竹篾编织而成的容器,上部都有一个高梁提手。征得3个孩子同意后,拍下了这张照片。 外国摄影师并没有注明几个孩子手里拿的是啥。从竹子的材质来看,提着并不是很重。有人说,这几个孩子,可能是在北京妙峰山上卖零食的,提篮里装的是当地一种美食。 也有人说,3个孩子手里拎的,可能是一种当时流行的玩具。 不过,也有人说,孩子们手里拎的是暖炉。竹篮里应该还有一个金属容,里面装的是木炭。冬天里拎着暖炉,手上和身上就很温暖。 史料记载,在清代一些地方,妇女们会在腰间挂一个小木桶,木桶里也装有木炭火。那时候的妇女穿着宽大的服装,服装盖着小木桶,外人一般看不出来。 每一张老照片都有故事,见证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照片中这3个小男孩,估计现在早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笑脸,被100多年后的我们有幸看到,那么纯真、灿烂。#老照片#
小学时冬天必备取暖器,课堂上经常飘起烤红薯香味和玉米花的爆炸声,吃多了免不了霸气侧漏…
村长
竹编,里面是个炭火盆,寒冬腊月时每人手拿一个,现在一般用热水袋
Tigervista
有钱人家的孩子
用户10xxx57
烤火笼,我小时候还用过,没想到历史这么悠久
虼蚤笼
火笼。
龙腾盛世
不是烦捞子吗?用竹子或者柳条编的,里面装饭菜,类似于现在的饭盒子,过去人交通不便,上学或者下地干活带饭,留着中午吃的
用户10xxx44 回复 09-22 16:29
竟然有人赞
Sun群
这个百分之百暖炉,在我们四川叫烘笼儿。
浮云缝里看星星
南方人叫“火chong”(火字旁右边充字)一般框架竹编(也有木板的),内胆火盆有铁,铜,陶等。内放灰火,用薄灰覆盖,可以烘手,烘脚,烤红薯,土豆。以前入冬以后,每家每人一个。现在都用“暖手宝”
清风笑
美西方国家就是希望我们还是那个样子。它们是在做梦!它们还活在晚清!
在一起
谁家的祖宗
老胖
夜壶吧?
情殇落叶 回复 09-22 23:55
夜壶是陶制的。
BHT
小时候我就用过,可以烘手烘脚,也可以煨点豆子芋头吃,甚至老鼠麻雀也拿来吃。
用户10xxx02
烤火炉,过冬神器
东风
假设清末是1911年拍的,孩子有6岁了,这些孩子也是1905年以前出生的,到现在120岁了,能活着吗?发布寻人启事
楚天龙吟
竹的叫火笼,方的木的叫火箱!小时候冬天的最暖心的物件!
找你有趣
我们叫烘笼,冬天烤手烤脚。
稔丰盛世
火笼
悠悠
火笼,以前奶奶有一只
随喜
装小动物的,有可能是捉田鼠的!
世界安康就是我的梦想
🔥笼,冬天烤暖用的。
我想休班
衣着整齐,是富家子弟
用户11xxx53
皖南宣城叫火箩
老百姓看世界
叫烘笼都不都懂?
龙舌兰
火笼,大点可以烘脚,几天没洗的尼龙袜脚向上一搭,可引小儿夜啼。
用户10xxx38
灰充
用户10xxx42
我这儿叫火笼。以前农村很常见,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朗巴巴
看图明摆给鸟儿烘暖的
Alan
生物供暖器
Awhale
火笼,暖手神器,以前广西容县家家必备
飞云
灰笼
用户11xxx04
火笼
大道至简
有钱人家的孩子
九斤老太
这可是当年的有钱人家孩子,提的是取暖的手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