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通报蔡国强烟花秀
最近两家知名企业连续出现了自杀式营销事件,刚好借这个话题聊聊社交媒体时代的营销。
先一句话总结核心观点,给不愿意看长文的朋友:【营销要为了品牌的长久去营销,而不是为了流量而营销,为了热搜而营销。就像始祖鸟和蔡国强,现在获得了极大的流量和关注,但是这是他们想要的流量吗?】
一
营销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你的产品和理念宣传出去,让大家为你的产品或者理念买单。
比如:我想让每个国人给我一块钱,那我就有14亿了,大家也没损失什么,对不对。但是这个事情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大的成本在于如何让每个人都知道你的名字和账号……
可能让14亿人知道每人给我打一块钱这件事的成本,都远超14亿元了。
让大家知道给我打钱,知道我的账号,这就是营销。
至于后来各种大佬总结出的4p理论,整合营销等理论等都是基于更全/更精准/更便捷……找到用户总结的营销理论。
二
但是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个成本降低到了很低,传统媒体时代很多不敢想象的数据,在社交媒体时代唾手可得。
比如你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建立很多粉丝群,让粉丝帮你传播;
比如你可以把自己宣传塑造成某某领域的第一人,让很多官方机构为你背书;
比如你可以制造大新闻,只要你有合适的机会,就有可能一下子被14亿人知道……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企业都纷纷开始搞粉圈,搞粉丝营销,搞创始人IP营销,搞活动营销……
企业对营销部门的各种考核也都是以流量互动数据为主,大家都是“流量为王”,一切都向流量看齐……
三
粉圈、流量这么厉害?那么有没有缺点或者不足?
其实社交媒体时代最大的特征是碎片化,孤岛化,个性化。
目前的这些套路大部分都是很有效的。之前的经验证明貌似有了稳定的粉圈,推出再差的产品也会有人买单。
但是社交媒体还有另一个特性——变化!快速变化!
前些年某品牌宣传经常打擦边球被认为是好玩。要现在还这么搞那就是骚扰,下流;
前些年宣传樱花旅游是时尚,现在那就是一片骂声……
不仅是社交媒体舆论环境变化快,人心更是多变。
不说少年时代和中年这种巨大的差异,就说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很多想法都不会一致;经历了某些事前的我和之后的我对某事的评判也不会一致。
社媒是把巨大的双刃剑,粉丝可以把一个品牌高高捧起,然后粉丝也可以在不喜欢的时候把手松开,任品牌从高空坠落。
四
在互联网上面对如此多变的群体,企业的营销必须慎之又慎,必须如履薄冰。
必须思考自己的每一个宣传策略能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三观?
在宣传企业品牌的时候符合所在地区的文化习俗?
营销方案是接不接地气?有没有让用户或潜在用户觉得高傲?
……
其实就一句话,社交媒体时代的营销,要在方案出炉之前就去评估:
方案中有没有会形成负面舆情的地方?
方案中有没有不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地方?
方案中有没有没有自己不懂却没有咨询相关领域人士的地方?
方案中有没有准备有应急方案?
……
在社交媒体时代,营销首先要懂社交媒体,要懂网络,要懂政治正确,要懂品牌的初心…要为了品牌的长久去营销,而不是为了流量而营销,为了热搜而营销。
就像始祖鸟和蔡国强,现在获得了极大的流量和关注,但是这是他们想要的流量吗?热点观点热点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