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能扛多久呢?美国的答案是,两个月。摩根大通目前预计,欧洲央行将在今年12月降息,而之前的预测是将在10月降息25个基点。这么看起来,美国还是调高了欧洲的对抗水平,但是不多。 下周一场大戏又要开场,联合国大会上,各国领导人陆续登场,表面是热闹非凡,背后其实每个人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英国、加拿大和欧洲不少国家高调宣称要承认巴勒斯坦国,看似是在为中东和平鼓与呼,其实更像是在和美国讨价还价。 这一招,不就是把巴勒斯坦当成筹码,想要趁着美方分身乏术多捞点好处。 特朗普这几天飞到伦敦,背后的算盘不用多说,明眼人都懂,和英国首相斯塔默谈判,重点就是要“摆平”英国和加拿大对巴勒斯坦问题的表态。 特朗普手里的牌不少,但欧洲人也不是软柿子,英国脱欧后本来和美国紧密得很,现在却在巴以问题上耍起了“左右横跳”,让美国颇为头疼。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没闲着,紧跟着英国后面走,把人道关怀和国际影响力都挂在嘴边,实际上就是想让美国在贸易、能源等议题上多松点口风。 而欧洲这边更有趣,摩根大通最新预计,欧洲央行降息得推迟到12月,以前说10月,现在又往后挪。 这种小动作背后,透露出欧洲经济的“底气不足”,美国加息节奏一骑绝尘,欧元区却偏要慢慢悠悠,生怕自己扛不住压力。 一边是高通胀一边是经济放缓,欧洲央行的决策者们就像在钢丝上跳舞,既怕摔下去,也怕动作太大吓坏投资者。 美国表面上调高了欧洲的“抗压等级”,但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不过是给市场打个预防针。 放眼全球,不管是承认巴勒斯坦国,还是央行降息窗口推迟,背后都脱不开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利益角力。 欧洲想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喊了太多年,真到关键时刻,还是得看美国的脸色,特朗普这位“老江湖”,一边在伦敦摆谱,一边在华盛顿给欧洲设下时间表。 美国给出的“欧洲能扛两个月”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关心,实际更像是敲打。 而欧洲自己,明明知道日子难过,却还是要表现得风轻云淡,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事,被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当成“外交筹码”来用,嘴上说支持中东和平,手里却在数着和美国的利益账。 欧洲央行一再推迟降息时间,说白了,就是不敢轻易冒险,生怕市场信心崩了,资本外逃,连最后的老本都保不住。 有人说,欧洲在联合国大会上会不会突然“反水”,毕竟,安全、能源、贸易等大事上,欧洲还得仰仗美国,联合国大会虽然是全球关注的舞台,但真正的决定往往早就在场外定下了调子。 英国、加拿大、法国这些国家,嘴上说得漂亮,心里算盘打得更响。 经济层面,美国和欧洲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美联储加息步伐快得让欧洲央行望尘莫及,欧元区的通胀和就业压力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摩根大通的预测其实已经算是给欧洲打了个预防针,告诉投资者不要对欧洲的“抗压能力”抱太大希望,美国这边看热闹不嫌事大,反倒乐得看欧洲在金融和外交之间左右为难。 眼下,美欧在巴以问题上的拉锯,实际上只会让中东问题更加复杂。,中国的态度始终如一,既不随波逐流,也不为利益妥协,这和西方的投机心态正好形成鲜明对比。 回过头来看欧洲的“抗压能力”,美国说两个月,欧洲央行的态度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欧洲虽然嘴硬,骨子里其实很清楚,自己的经济承受力有限,政治空间也被美国死死攥住,每到关键节点,欧洲总是想“左右逢源”,结果往往是两头不讨好。 美欧之间的博弈还远未结束,联合国大会上的小动作,不过是大戏中的一个插曲。 这场美欧间的“拉锯战”,看似关乎巴勒斯坦,实则是全球格局的缩影。 美国拿欧洲的抗压能力做文章,欧洲则用联合国大会当成谈判桌,谁也不肯轻易服软。 但无论怎么折腾,最后还是要面对现实:欧洲的底气并没有美国说的那么足,撑到两个月已经算是给足了面子。 国际政治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美欧之间的你来我往,牵一发动全身,欧洲能扛多久,或许只是个时间问题,但这场大戏,观众早已不再是看热闹那么简单。 谁在台前唱戏,谁在幕后操盘,谁输谁赢,有时候一场会议的结果就已见分晓,欧洲能不能成为联合国大会上“最靓的仔”,还得看美国点不点头,市场买不买账。 说到底,欧洲的抗压表演还在继续,观众席上的掌声和嘘声都只是背景音,下场的结果,既考验欧洲的定力,也检验美国的手腕,谁能笑到最后,才是这出大戏的真正看点。
太炸裂了欧洲国家蒙圈了,他们发现在俄,白两国军演中,竟然有美国士兵参加,欧洲都傻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