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消息:特朗普今天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特朗普对古特雷斯说:“我有时可能不同意[联合国]的观点,但是......我认为这个机构带来和平的潜力非常大。” 这话从特朗普嘴里说出来,带着一种微妙的戏剧性。要知道,这位前总统可是以“美国优先”著称,任内没少给联合国脸色看,退群、砍经费、公开批评,样样都没落下。 如今他重返政治舞台,对着古特雷斯说出这番看似肯定的话,像极了暴风雨后突然出现的一抹暧昧阳光,你分不清这是和解的信号,还是另一场风暴来临前的短暂平静。 他那句“有时可能不同意”,轻描淡写地抹去了过去那些火药味十足的冲突。这种刻意的轻描淡写,反而更像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外交辞令,一种柔化了的强硬。 潜台词或许是:合作可以,但得按我的方式来。这种姿态恰恰暴露了联合国长期面临的困境——它既被期望成为世界和平的基石,又常常在大国政治的角力中显得力不从心,像个夹缝中的调停者。 我们不妨把目光放远些。联合国这座宏大的机构,诞生于二战废墟之上,承载着人类最朴素的愿望:别再打仗了。 七十八年过去,它阻止了世界大战,推动了全球治理,那些蓝盔部队出现在一个个冲突地带,本身就是希望的象征。 可另一方面,它又似乎总在重复某种无力感,安理会的否决票、某些议题上无休止的辩论、决议执行时的磕磕绊绊,都让它的形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剧烈摇摆。 特朗普这番话,或许正戳中了这种矛盾。 他看到了“潜力”,这词用得很妙。 潜力意味着尚未完全发挥的能力,是一种有待挖掘的可能性。 这既可以是真诚的期待,也暗含了不满与要求改革的意味。 他在提醒古特雷斯,也在提醒所有听众:这个机构的价值,取决于它能否真正兑现承诺,能否在复杂的棋局中找到有效的落子点。 当下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效的多边对话。地区冲突、气候危机、公共卫生威胁,这些都不是单一国家能独自应对的。 联合国像一艘巨轮,航行在布满暗礁的海域。大国们的态度,尤其是美国这样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国家的态度,直接关系到这艘船能否调整航向,真正发挥其设计之初被赋予的“潜力”。 特朗普的“肯定”,因此显得格外沉重,也格外值得玩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白宫消息:特朗普今天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特朗普对古特雷斯说:“我有时可能
大千世界很好
2025-09-24 10:35: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