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为何如此推崇李舜臣,甚至将其与凯撒、拿破仑并列为“世界三大将军”?因为韩国需要一个英雄来证明他们不是永远的被拯救者。他们吹嘘李舜臣,并非李舜臣有多牛逼,而是因为他们只有李舜臣。 一是影视作品塑造,拍摄各种凸显李舜臣“战神”,甚至“亚洲第一武将”的影视剧,将其描绘成“以少胜多”的军事天才:《不灭的李舜臣》《圣雄李舜臣》《露梁海战》《壬辰倭乱1592》。 2014年《鸣梁海战》创下韩国影史最高观影人次,2022年《闲山:龙的出现》全球票房达5749万美元。这些影片都采用好莱坞式英雄叙事,将历史人物高度戏剧化和理想化。 韩国甚至还开发过一款竖版飞行射击游戏——《宇宙龟甲船》,让主角开着龟船去打外星人。李舜臣则被韩国描述为龟船发明者,其实,这种战船早在李舜臣之前100多年就存在了。 二是公共空间纪念,韩国设有大量李舜臣铜像、纪念馆和命名街道,比如首尔光化门广场李舜臣铜像,手持长剑,目光如炬。此外,他还出现在货币、邮票等国家象征物上,形成无处不在的视觉记忆。 三是教育体系灌输,韩国教科书将李舜臣描述为“民族英雄”和“军事天才”,强调其个人能力而淡化明朝援助。 四是国际比较建构,通过将李舜臣与西方公认的伟大将领并列,比如网飞剧集《苏里南》中,直接宣称李舜臣与凯撒和拿破仑齐名,让其位列“世界三大将军”,将其提升到国际级历史人物地位。 以客观军事标准衡量,李舜臣参与过13场海战,取得7胜6负的战绩,胜率为53%,牺牲于1598年的露梁海战。但真正决定这些战争胜负的是明军,因为壬辰倭乱又被称为“万历朝鲜战争”。 网上有人说,李舜臣连李如松的中军大帐都进不去,为啥?因为李如松是明军东征提督,统辖蓟、辽、冀、川、浙等多地精锐部队。李舜臣是朝鲜水军统帅,正二品水军制度使,实际地位远低于李如松。 明军将领水师提督陈璘在李如松面前也只是个下属师长级别而已,而李舜臣作为陈璘手下的朝鲜将领,不说进入李如松的帅帐,但凡他靠近中军大帐范围,都有可能被卫兵驱逐。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明军相助,朝鲜半岛早就被日军给抢了。其实,我们并不反对韩国宣传李舜臣,我们反感的是韩国一边吹捧抬高李舜臣,一边刻意淡化和抹黑明军,把战役功劳都归于李舜臣,片面叙事,甚至扭曲历史真相。 比如韩国拍摄的李舜臣海战电影,就通过抹黑明朝将领来衬托李舜臣,尤其是露梁海战真正的主帅陈璘,在各种韩国影视剧里都被塑造成收受日军贿赂的贪污犯,在决战中作壁上观,是间接害死李舜臣的帮凶,并把露梁海战改成由李舜臣指挥。 其实,韩国人经常玩这种套路,用民族主义提纯历史记忆,重构历史为当下服务。他们日常将古代中国描绘为“压迫者”或“掠夺者”,韩国则以“文明守护者”自居。 比如,韩国影视从1990年代《帝国早晨》开始,就虚构了“射瞎李世民”“高句丽攻占长安”等离谱情节,此后的《大祚荣》《渊盖苏文》《安市城》都延续着这些情节。 在韩剧《大王之梦》里,韩国人直接把白江口海战的总指挥改成了新罗将领金庾信,而真实历史上的指挥者唐朝将领刘仁轨,反而被塑造成了贪生怕死的鼠辈。 也有人曾问过某些韩国导演,你们这样胡吊扯能行吗?某些韩国导演说:如果编造历史,能让韩国人拥有民族自信,那这样的历史就值得编造! 其实,越南也同样大搞历史修正主义,对历史人物进行二次创造。比如夸大战绩,将抗元将领陈兴道塑造成“东亚抗蒙第一人”,宣称其“三次全歼元军”,但《元史》记载元越战争伤亡比为1:3.8。 说穿了就是通过重构历史来强化其“独立自主”的民族形象,而被中原王朝统治的千年历史,与当代越南和韩国所强调的“主权国家”身份存在冲突。所以,他们必须刻意淡化,甚至抹黑中原王朝。 突出李舜臣和陈兴道等历史人物,不仅可以建构反抗外族统治的英雄叙事体系,还能塑造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此外,强调“反抗外来侵略”历史,不仅能增强其执政合法性,还能迎合西方对“反抗某帝国压迫”的价值观叙事,换取国际支持。 其实,真正的文明自信,不需要依靠矮化他者来彰显;真正的历史自信,也不需要通过对抗来凸显。那些执着于把历史锻造成匕首的人终将会发现,最能定义文明的,从来都不是对抗的锋芒,而是交流的温度!
对越自卫反击战,对越南的打击有多大,为何几十年都难以翻身?据说撤的时候专门炸建筑
【10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