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为啥不把便宜货卖给古巴,既能帮古巴解决物资短缺,又能清掉咱们的库存?可说实

茂盛楼兰 2025-09-26 15:14:05

有人说为啥不把便宜货卖给古巴,既能帮古巴解决物资短缺,又能清掉咱们的库存?可说实话,古巴跟朝鲜差不多,信用真不咋地。跟印度这种国家做生意,得做好只收定金、尾款泡汤的准备;跟古巴、朝鲜打交道,别指望他们付钱,能把运货的车皮还回来就算不错了。 中国曾努力支援古巴,看得见的帮忙没少做,民生急需的客车不仅送过整车,连后续维修的零配件都专门搞过援助项目,2025年还在哈瓦那附近办过物资交付仪式;粮食援助更没断档,2024年光紧急援助的大米就分空运、海运两批送过去。 可这些实打实的帮扶,到了货款回收环节,却成了不少企业的挠头事,最后真正收回来的钱,往往少得可怜。 最典型的莫过于中成股份的经历,他们曾给古巴党报印刷厂做技术改造,合同金额达8250万美元,结果项目做完了,钱却迟迟收不回,逼得公司不得不计提1.77亿元的资产减值,这笔生意几乎亏到了底,直到2023年,才勉强收回1.81亿元,离全额回款还差着一大截。 这还不是个例,早有做对古贸易的企业家吐槽,跟古巴结算不仅慢得离谱,一笔钱拖个一两年是常事,利润还薄得像纸,不少企业撑不住,只能默默退出。 倒不是古巴故意要赖这笔账,实在是家底太薄,还被外部环境卡了脖子,美国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封锁,把古巴的外汇储备卡得死死的,连正常用美元结算都难,就算想付钱,也拿不出硬通货,只能用其他货币凑数,光结算环节就能折腾得人没脾气。 2024年的数据最直观:古巴从中国买了6.45亿美元的东西,可卖给中国的只有2.71亿美元,贸易逆差快到3倍,手里没余钱,旧账自然难清,再加上古巴近年才刚起步改革,政策法规还没理顺,政府部门的配合度也有限,连基建项目都常缺材料、缺工人,项目拖期成了常态,回款就更没谱了。 有人调侃“跟古巴打交道,别指望他们付钱,能把运货的车皮还回来就算不错”,这话听着糙,却道尽了对古贸易的特殊困境。 要知道,中国是古巴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两国贸易额有8.62亿美元,看着不算少,可背后全是企业的账期煎熬,这跟跟印度做生意还不一样,跟印度打交道,好歹能提前收笔定金兜底,就算尾款泡汤,也不至于血本无归;跟古巴呢,连这点保障都难,毕竟人家是真没钱,不是故意耍无赖,古巴官员也不是没说过法律保证收益汇出,可架不住没外汇这个硬伤,说白了就是有心还钱,无力支付。 说到底,古巴扛着多年封锁搞建设,本身就不容易,中国的支援里,更多是兄弟间的帮衬情谊,但帮衬归帮衬,生意归生意,企业是要生存的,总不能让企业拿着自家的资金垫资,最后连成本都收不回吧,而且要是只谈奉献不讲回报,最后可能落得 “好心没好报”,企业没了积极性,古巴也少了可靠的物资来源,反而得不偿失。

0 阅读:1
茂盛楼兰

茂盛楼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