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正式宣布了!德国大转向:告别“韬光养晦”。当地时间9月25日,德国防长皮斯

月鹿一鹿前进 2025-09-28 10:48:33

德国正式宣布了! 德国大转向:告别“韬光养晦”。当地时间9月25日,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在柏林太空大会上的表态,给欧洲乃至全球安全格局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此次,德国人似是真切地流露出焦急之色。他们的神情与举止间,那股急切之意昭然若揭,仿佛有什么紧迫之事正催逼着他们。 当地时间9月25日,柏林太空大会上,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披露一则重磅消息。德国拟定于2030年前,斥资350亿欧元,对太空安全架构展开全面升级,引发广泛关注。 此笔款项,约为去年德国于民生福利领域支出的五分之一。 这不仅仅是一次砸钱那么简单。它标志着德国彻底告别了过去那种“韬光养晦”的防御姿态,开始寻求“攻防兼备”,想要在全球太空竞赛里,从一个跟随者变成有话语权的角色。 但这与其说是一场自信的实力展示,不如说是在地缘政治的夹缝里,一次充满矛盾和风险的“自救”。 德国的太空雄心,是被逼出来的。最大的焦虑,来自那个曾经最依赖的盟友——美国。往昔于阿富汗、伊拉克战场,德军在情报获取与GPS应用方面,近乎全然仰仗美国。 这般寄人篱下之态,着实令人如鲠在喉,个中滋味实难称善。 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反复无常,加上现任政府暗示“保护是有偿的”,让德国清醒地认识到,把安全感寄托在别人身上,终究靠不住。 故而,德国此番核心目标之一,是打造一个拥有完全自主性的军事卫星作战中心。通过此举,可强化其在军事领域的战略布局,提升整体作战能力。 说白了,就是想摆脱控制,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另一边的压力,则直接来自俄罗斯。俄乌冲突的教训太深刻了,卫星信号被干扰,直接影响战局。 更让德国不安的是,俄罗斯不仅在研发反卫星武器,还曾派遣航天器“贴身”跟踪德国的通信卫星,军事系统的干扰更是时有发生。这种威胁已经不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实实在在的挑战。 德国政府内部也形成了罕见的共识。从国防部长到总理,再至内政部长,各级官员言论口径竟出奇一致,仿佛经过精心校准,毫无龃龉之处,着实令人侧目。 他们认为必须对俄罗斯建立有效威慑,甚至形容欧洲正在进行一场无人机防御的“军备竞赛”。这种“安全危机”的氛围,也让这笔巨额投资在经济下行时,更容易获得议会支持。 然而,雄心壮志是一回事,实力又是另一回事。德国心怀壮志,欲成欧洲“太空支柱”。然而,其航天产业基础着实薄弱,与这宏大愿景形成鲜明落差,要达成目标,前路恐布满荆棘。 就在今年4月,本土企业伊萨尔的“光谱”火箭因为发动机技术问题,发射宣告失败,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更为棘手的是,存在供应链依赖问题。此状况犹如潜在隐患,一旦供应链出现波动,便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着实令人忧虑。 德国的卫星制造领域对法国泰雷兹集团存在严重依赖状况,其关键部件进口比例颇高,超60%的此类部件需从外部引入,这一现象凸显其卫星制造自主能力的短板。 这就导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350亿欧元里,预计至少有四成得用来购买国外的技术。这哪里算得上自主研发?分明是耗费巨额资金为他人“输血”。 如此行径,与真正的自主创新背道而驰,着实令人唏嘘。 此外,德国欲复制美国商业航天反哺军事之模式,实非易事。美国模式有其独特土壤与条件,德国在诸多方面与之有别,故复制之举困难重重。 它的军用航天技术很难转化为民用,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很多关键技术,比如抗干扰能力,目前还都躺在实验室里,离真正落地还远着呢。 可以说,德国的战略大脑已经高速运转,但提供动力的产业心脏却有点供血不足。 更深层的风险在于,德国这种追求绝对安全的单边行动,很可能推倒一连串失控的多米诺骨牌。 德国公然大力发展进攻性能力,还明确将俄罗斯指认为威胁,此等行径无异于公开挑衅。其高调之举,打破外交含蓄,尽显强硬姿态,着实引人关注。 要知道,俄罗斯早已成功测试过反卫星导弹,德国的举动只会刺激对方加速部署反制武器,把大家都拖入一场恶性的太空军备竞赛。 太空一旦成了战场,反卫星武器产生的碎片会威胁所有国家的卫星,最终导致“双输”的局面。 德国原本意在谋求太空安全,然其举措或适得其反,非但未能如愿以偿,反而极有可能致使全球太空环境陷入更为叵测、不安之境地。 于欧洲内部,德国心怀壮志,欲引领众盟友携手奋进。然而,盟友们心思各异,各有其盘算与考量,难以与德国达成一致步调。 意大利有自己的航天企业,不想被德国主导;西班牙则觉得继续跟着美国混更稳妥。 过去欧盟讨论太空预算时就曾因为利益纷争吵得不可开交,想靠这350亿欧元就统一欧洲的想法,恐怕过于乐观。 信息:德国防长:斥资350亿欧元强化太空军备—2025-09-26 18:25·中国青年报

0 阅读:39

猜你喜欢

月鹿一鹿前进

月鹿一鹿前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