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款也不算成交? 这话听着像段子,但真不是瞎说。 印度签了54亿美元的S-400,三年了才付了六成,俄罗斯外贸银行都忍不住公开催款。 不是他们不想给钱,是外汇储备见底,国内审批卡在层层 bureaucracy 里,美元又买不到。 俄罗斯也不傻,直接改规矩:你拿小麦、大米、药品来抵,咱收。2023年,俄印之间七成八的军贸结算,已经不用美元了。 这不是赖账,是被制裁逼出来的活路。 你以为只有印度这样? 埃及买米格战机,拖了三年只收到四架;土耳其买S-400,政治压力大到付款都得看美国脸色。 连中国当年买苏-35,尾款也卡过好几年。 军火不是超市买东西,签个合同就发货。 它背后是国家信用、地缘博弈、财政周期、汇率风险,一堆看不见的绳子捆着。 你指望一个发展中国家,像苹果公司那样准时打款? 那才叫天真。 真正有意思的,是这种“弹性履约”正成为新常态。 没人敢违约,但也没人真按合同日期执行。 俄罗斯不催,是因为它知道印度离不开它的装备;印度不硬扛,是因为它也明白,俄罗斯的武器库不是随时能替换的。 这是一场谁也离不开谁的慢舞。 付款拖得久,不代表不买,而是买的方式变了——从“转账”变成“换物”,从“商业行为”变成“战略绑定”。 说到底,国际军贸的真相,不是谁更守信,而是谁更需要对方。 当美元不再可靠,当政治比合同更管用,那所谓的“成交”,早就不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了。
德国垮了,法国崩了,英国也开始游行了!欧洲出了什么问题?俄罗斯为什么仍然很稳?一
【6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