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今天可能就是中国的明天,印度的后天,不是核武器没用是普京不用。中俄印应利用地缘优势团结奋斗才能战胜西方和美国,现在美西方利用计谋想各个击破。等待的结果将是什么?望社会精英们早作分柝! 先看俄罗斯当下的处境,自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对俄实施的制裁已经超过 1.3 万项,覆盖了能源、金融、科技等几乎所有关键领域。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曾一度只能靠打折卖给亚洲国家,像印度就趁机以低于国际油价 20% 的价格大量进口俄石油,再加工后一部分出口到欧洲赚差价。 而在科技领域,俄罗斯的手机厂商想进口高端芯片都难,本土生产的智能手机大多还在用几年前的旧款芯片,运行速度和拍照功能都比国际主流机型落后不少。 但即便这样,俄罗斯手里握着全球最多的核弹头,总数超过 6000 枚,可普京一直没动用,不是核武器没用,而是一旦使用,后果会波及全球,这也是美西方不敢真正派兵直接介入冲突的重要原因。 再看中国,这些年美西方对中国的遏制也越来越明显。在科技领域,美国把华为等 1000 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高端芯片和制造设备出口,还联合日本、荷兰搞出个 “芯片四方联盟”,就是想卡中国芯片产业的脖子。 在经济上,美西方又搞 “脱钩断链”,试图把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像苹果就把部分 iPhone 生产线转移到印度和越南,特斯拉也在德国建了超级工厂,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还有在南海、台海等问题上,美国频繁派军舰搞所谓的 “自由航行”,联合盟友在周边搞军事演习,这些动作和当初针对俄罗斯的套路越来越像。 印度虽然和美国走得比较近,这些年还加入了美国主导的 “印太经济框架”,但也没少受美西方的气。美国卖给印度的 F-35 战斗机,不仅价格比卖给欧洲盟友的贵 30%,还附加了很多条件,比如不能和俄罗斯的 S-400 防空系统兼容。 在贸易上,美西方也经常对印度的纺织业、医药业加征关税,印度生产的仿制药想进入欧美市场,要经过层层严格的审批,成本比本土企业高很多。而且美西方还总拿印度的人权问题说事儿,动不动就指责印度的宗教政策、劳工权益,这让印度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其实中俄印三国在地理上连成一片,覆盖了欧亚大陆的核心区域,地缘优势特别明显。俄罗斯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像天然气储量占全球 24%,石油储量占 12%,中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消费市场,能制造从家电到高铁的各种产品。 印度则有充足的劳动力和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年轻人占总人口的 65% 以上,消费需求每年都在增长。 如果三国能联合起来,俄罗斯的能源可以直接输送到中国和印度,减少对美西方市场的依赖;中国的工业产品能进入印度市场,替代部分欧美产品;印度的劳动力也能参与到中俄的一些产业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可美西方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一直在想办法破坏三国的合作。美国一边对俄罗斯施压,一边又拉拢印度,承诺给印度更多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就是想让印度疏远俄罗斯;同时又在南海问题上挑事,试图让中国把精力放在周边,无暇和俄罗斯、印度深化合作。 欧盟也跟着美国的脚步,对俄罗斯搞能源禁运的同时,又加大对中国的光伏产品、电动汽车反倾销调查,还劝说印度不要和中国在边境问题上达成和解,生怕中俄印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现在的情况就像一盘复杂的棋局,美西方在暗处布局,想逐个击破中俄印。如果三国一直各自为战,等待的结果可能就是被美西方逐个压制,能源、科技、经济等领域都会受到更多限制,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就像俄罗斯现在面临的能源出口困境、中国遇到的芯片卡脖子问题、印度遭遇的贸易壁垒,这些问题单独解决起来都很难,但如果三国能利用地缘优势团结起来,一起应对美西方的压力,情况可能就会完全不同。 这事儿不是一句简单的 “团结” 就能解决,需要更多社会精英去分析其中的利弊,研究具体的合作方式,比如怎么搭建三国之间的能源输送管道、怎么协调工业产品的贸易规则、怎么应对美西方的共同制裁。 毕竟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单独对抗美西方的难度越来越大,只有找到合适的合作路径,才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主动。
就在刚刚印度正式宣布了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
【17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