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宣布了! 9月26日,特朗普宣布:从10月1日起,除非制药公司已经开始在美国破土动工建造工厂,否则将对所有进口品牌和专利药品征收100%的关税,留给全球药企的时间只剩下短短几天。 要说美国自己的药罐子有多依赖外人,看看数据就知道了。2024年美国药品进口额快摸到2000亿美元了,七成以上的品牌药都得靠国外运进来,爱尔兰、德国这些欧洲国家占了近一半,印度占22%。 中国虽然只占9%,但偏偏卡着最关键的命脉——FDA的数据摆着,美国90%的原料药都得进口,像布洛芬、氢化可的松这种老百姓常吃的药,90%的原料药来自中国和印度,连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35%的原料药都靠中国江苏的工厂供应,等于把自家药架子的地基都建在了别人地盘上。 之前特朗普总喊“美国付的药价比别的国家高3倍”,可真要动手改,却选了最粗暴的关税大棒,压根没琢磨这产业链是盘了几十年的老棋局。 这100%的关税看着唬人,实则是场根本玩不转的绑架游戏,首先就没算准产业链的复杂程度。全球药企不是路边摊,说搬厂就能搬。 诺华算是反应快的,宣布未来五年砸230亿美元在美国建7家工厂,可就算这么大手笔,最早的核药工厂也得2026年才运营,其他工厂从审批到投产没个三五年根本落不了地,哪赶得上10月1号的deadline。 阿斯利康、礼来也跟着喊要投资几十上百亿美元,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是缓兵之计,他们的核心产品比如礼来的Mounjaro,关键生产步骤还在爱尔兰,真要全挪到美国,生产线重构、技术转移、员工培训哪样不要时间。 成本更是绕不过去的坎,美国的制药工人平均年薪是中国的6倍,印度的10倍,有家机构算过,把生产线迁到美国,药品成本得涨150%到200%! 欧洲药企先遭了殃,德国拜耳股价当天就跌了12%,瑞士诺华跌了9%,他们的高端专利药本来就贵,一款抗癌药在美国卖1万美元一个疗程,加税后直接飙到2万,保险公司都扛不住,更别说普通患者。 之前美欧刚谈好药品关税上限15%,特朗普转头就撕协议,比利时制药联合会直接抗议这违反约定,布鲁塞尔的制药集团也抱怨政策反复无常,连生意都没法做了,这种朝令夕改的操作,只会让药企更不敢轻易下注。 印度药企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占了美国仿制药市场的33%,可68%的原料药都得从中国进口,等于被夹在中间两头受气,100%关税能直接吞掉所有利润,只能紧急开会琢磨要不要转去非洲、中东市场,这一下又断了美国低收入群体的便宜药来源。 反倒是中国药企显得淡定,因为咱们出口美国的多是抗生素、维生素这种刚需药,美国人可以不吃欧洲的高价抗癌药,但不能没有中国的抗生素。 而且从2018年起,中国药企就调整了出口结构,高附加值制剂占比涨到35%,成本还降了40%,加上国内本身就是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就算不做美国生意,转内销也能活,这波算是歪打正着避开了冲击。 最倒霉的还是美国患者,本来药价就高,这下更是雪上加霜。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算过,要是对进口药征25%关税,美国医药成本一年得增510亿美元,药价涨12.9%,换成100%关税,后果可想而知。FDA早就记录了89种短缺的救命药,87%都依赖进口,像手术室用的麻醉剂丙泊酚、急救用的多巴胺,要是这些药再涨价或断供,真能出人命。 之前特朗普对家具征关税,2025年8月美国家具价就涨了4.7%,药品这刚需品只会涨得更狠,美国医学会的民调显示67%的医生都担心关税加剧短缺,可铁锈地带的选民还在为“制造业回流”叫好,没人想过最后买单的是自己的医药费。 更讽刺的是,这关税政策本身效果就存疑,2025年1月美国消费品进口890亿美元,实际关税只收了32亿,税率才3.6%,跟表面数字差远了,全年关税收入也只占赤字的6.5%,根本达不到特朗普说的“减少赤字”的目的。 全球医药产业链是几十年搭起来的,基础原料药在中印,高端制剂在欧美,研发在全球流转,哪是一根关税大棒就能砸回美国的。特朗普分明是用全国患者的健康当赌注,玩一场没算明白规则的产业链游戏。
就在刚刚这次菲律宾赚大了,又捡到中国宝贝!9月28日,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报告称
【29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