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垃圾堆到“十层楼高”,必须揪出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

新浪财经 2025-09-29 21:50:07

近日,贵州毕节黔西市一起影响恶劣且颇具规模的环境污染事件,经由网民曝光,引发社会关注。9月27日,网友“渔猎齐哥”在抖音发布视频,展示了黔西市红林乡一天然溶洞内垃圾堆积成山、污水四处横流的场面。此情此景,显然将对溶洞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威胁。面对爆料,黔西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当天发布通报,证实了网友反映问题的真实性,并表示当地将采取多部门现场调查、制定垃圾清运方案、查清污染源头、全市同步排查整治四方面行动,以解决相关问题。

“渔猎齐哥”发布的视频只有10分钟,然而其中呈现的画面却令人触目惊心,哪怕只看截图,也足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在溶洞天坑的露天区域,垃圾从顶部一直延伸到底部,爆料者称其“至少有十层楼高”,恐怕并不夸张。而在溶洞临近地下河的区域,同样能看到大量废弃物,其中甚至有药品包装瓶等疑似有害垃圾。更加恶劣的是,天坑周边还有几条排污管道,直接将污水排入溶洞,导致臭气熏天。

不论是垃圾堆积的总量,还是人为铺设的排污管道,种种细节都表明:如此严重的环境污染,绝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积累下来的。如今,幸而有热心网民将其公之于众,然而在这之前,污染制造者的无耻行径,不知已经持续了多少个月,甚至多少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发布视频的“渔猎齐哥”是一名户外探险博主,他动用专业设备,以极其艰险的方式,才抵达了事发溶洞,揭开了污染情况的盖子。对环保事业而言,指望这类博主发现山野之间的污染源,其偶然性未免过强;可如果没有这位博主,如此隐蔽的“野垃圾场”“野排污管”,恐怕更难被人发现。

要从根本上避免类似问题反复出现,关键还是要形成长效机制。如今,当地有关部门提出开展垃圾清运和全市排查,是其工作态度的体现。但公众所期待的,不只是对已经发生的污染亡羊补牢,更要顺藤摸瓜、一查到底,查清污染背后是谁在排、谁在倒,依法依规对其问责处罚,把制度的篱笆扎紧。如果只是清走垃圾,而不让制造污染的罪魁祸首付出沉重代价,无异于变相纵容类似的污染行径。

从法律层面看,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都明确禁止利用溶洞、暗河排污,也禁止随意倾倒垃圾。要把这次案件作为一次警示,真正用好现有法律手段,锁定责任主体,做到处罚到位、整改到位,让违法成本远高于侥幸收益。

同时,这起事件也暴露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的盲区。类似溶洞、暗河等环境往往隐蔽难查,但这并不能成为监管缺位的理由。要改变“博主爆料-政府应对”这种不具备可复制性的模式,有必要把敏感区域纳入常态化巡查,建立群众举报、媒体监督、部门执法的联动机制。特别是环保、城管、乡镇基层力量,应当形成日常网格化管理,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置。检察公益诉讼、人大监督等手段,也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推动相关部门履职尽责。

还有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信息公开。事件处置不能只是一份通报,而应当有明确的时间表、整改目标和阶段性进展,及时向社会公布清理量、治理措施和处罚情况。唯有公开透明,才能赢得社会信任,让大众监督真正取得实效。

环境治理不是一次性的“突击战”,而是要在制度和执行上形成闭环。尤其是在贵州这种溶洞遍布的地理环境下,地下水连通性强,一旦污染扩散,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更应该建立起周密的制度防护罩。今天这起溶洞污染事件,不该只是一个短暂的新闻热点,而应成为推动制度完善、加强监管的契机。唯有如此,才算没有辜负社会各界的关注。

0 阅读:309

评论列表

春風十里不如有妳

春風十里不如有妳

1
2025-09-30 09:20

揪出来又怎樣?自罰三杯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