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腹灼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有个患者过来报喜,说自己十年没好的老毛病,每天凌晨三点前后左上腹灼热难受,在服完十副药后明显缓解了,整个人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不仅如此,就连血糖也跟着下降了,服药前空腹血糖9点多,这几天早上连续测都是8,听到她好转,我也非常开心。 讲到这,也许有人好奇她这算啥病,用中医的说法,其实就是肝和脾的失调。这个灼热感折磨了她十年,因肝主疏泄,肝郁已久,气机长期不能顺畅条达,就会化热。这股郁结的热邪,沿着肝经影响到脾胃。肝属木,脾属土,木一克土,肝郁犯胃腑。热邪蕴结在胃(对应左上腹区域),就引发了灼烧感。 长期肝郁化热,进一步加重脾虚。脾虚则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所以他的大便总是不成形,食欲也差。湿气一旦产生,又容易与肝郁产生的热邪相结合,形成“湿热”。所以看他的问题:湿热外溢则肌肤发痒,下注膀胱就尿黄,外蒸汗液则汗黄。 我看了看她的舌头,苔薄黄而微腻,正印证了湿热这点。肝郁之热还可循经上扰头面,颧骨附近是足阳明胃经经过的地方,热邪与胃中湿热结合,上蒸皮肤,所以他脸上也容易发痘疹。 这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的血糖半年前开始升高,是脾虚生痰湿+肝郁化热伤津日久,阴虚与湿热交织,影响糖分的正常代谢,血糖就失控,而体内有热,就日日在凌晨3到5点发病。 这个时辰是寅时,肺经当令。子时阳气初生,丑时二阳生,寅时进入“三阳开泰”的泰卦状态,人体阴阳之气在此时趋于平衡,身体为醒来做准备,内在的阳气也开始外透。他体内热邪也趁阳气外发的时机向外透达,所以灼热在凌晨这个时段就表现得特别明显。 梳理下来,整个过程非常清晰:肝气郁结→郁而化热→肝热犯胃+脾虚生湿→湿热蕴结中焦→热邪再灼胃腑。这个患者的用药也很简单,我用柴胡、紫苏梗来疏肝理气,炒白芍柔肝缓急,炒白术、苍术健脾,竹茹、天竺黄、胆南星、浙贝母、枳壳等清胃热、化痰湿、理顺气机,共同解决“肝郁脾虚、郁热内生”这个病根,疏肝、清胃、健脾。 全方没有名贵药材,也不玄妙,疗效良好,只是切中病机而已。
调理脾胃的经典名方中医调理脾胃的经典名方,核心在于“辨证施治”——根据脾胃
【9评论】【36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