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朝鲜的国界线原本应以鸭绿江主航道为分界,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中朝共同使用鸭绿

轩叔观察 2025-09-30 12:25:09

中国与朝鲜的国界线原本应以鸭绿江主航道为分界,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中朝共同使用鸭绿江,使得国境线并不十分明确。[无辜笑] 从汉代到元朝,朝鲜半岛北部多数时期归中原王朝管辖,汉武帝在这里设立乐浪、玄菟等郡,唐朝设安东都护府,元朝设辽阳行省,那时鸭绿江两岸都在同一个政权管理下,自然不存在边界问题。 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李氏朝鲜后,开始向北开拓疆域,他派兵驻守鸭绿江沿岸要地,组织百姓移民垦荒,还联络女真各部建立影响力,明朝刚刚建立不久,朱元璋忙着稳定国内局势,对朝鲜北扩采取了默认态度,只要求朝鲜维持藩属关系即可。 到了1712年,康熙派官员与朝鲜代表共同勘定边界,双方使用当时从西方传入的经纬度测量技术,在长白山天池南侧立下“大清乌喇总管穆克登定界碑”,正式确定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两国分界线,这是中朝边界第一次有了明确的官方界定。 但河流作为边界有个天然麻烦,它会改道,鸭绿江下游每年携带超过500万吨泥沙入海,河床不断抬高,1943年日本占领时期在朝鲜境内建成当时亚洲最大的水丰水坝,大坝蓄水后,上游来水量减少,下游流速变慢,泥沙加速沉积。 原来的主航道西汊道逐渐淤塞,水深从4米降到不足1米,万吨货轮无法通行,丹东港因此失去航运功能,港口设施闲置,只能另选新址建港,与此同时,江中淤出大片新陆地,形成薪岛、绸缎岛、威化岛等几十个沙洲。 这些新岛屿位置偏向中国一侧,有的距中国江岸只有几百米,但问题在于,朝鲜农民早在20世纪初就陆续登岛开荒种地,建起村庄定居下来,到1960年代初,薪岛上已有朝鲜居民约2000人,绸缎岛上也有数百人常住。 1962年中朝签订边界条约时,双方面临一个选择,是按国际通行的“主航道中心线”原则划分,还是考虑岛上居民的实际情况,当时正值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在朝鲜半岛驻军,维护中朝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经过谈判,两国决定采用“居民实际居住”标准,谁家百姓已经在岛上生活,岛就归谁。 按这个标准,鸭绿江205个岛屿和沙洲中,127个划归朝鲜,78个属于中国,面积最大的薪岛约48平方公里,绸缎岛约22平方公里,因岛上有朝鲜村庄而划给朝方,如果严格按主航道中心线划分,中国至少能多得到30多个岛屿。 这个决定确保了边境几十年和平稳定,但也产生了一些持续影响,泥沙淤积从未停止,薪岛和绸缎岛与中国陆地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部分区域退潮时几乎相连,站在丹东鸭绿江大桥上,能清楚看到对岸朝鲜村民在薪岛稻田里劳作,房屋炊烟,近在咫尺。 丹东当地渔民都知道,去薪岛附近水域捕鱼要格外小心,那边属于朝方管辖,偶尔有渔船越界,会被朝鲜边防扣留教育,边界虽在水中无形,但管理十分严格。 河流还在继续淤积,变化仍在发生,据水文监测,鸭绿江口每年新增陆地面积约200亩,主航道向东偏移的趋势明显,但1962年条约确定的边界保持不变,无论河道如何改变,岛屿归属已成定局。 这段历史留下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河流改道、岛屿新生时,用什么标准划定边界更合理,地理中心线客观明确,但可能造成居民流离,实际居住考虑人的因素,却可能鼓励抢先占地,中朝当年的选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维护了和平,但换到其他情况未必适用。 网友们议论纷纷: “长知识了,原来鸭绿江还有这么复杂的历史渊源,看来边界问题真的不能简单用现代标准去衡量过去的选择。”   “不得不说,当时国家为了周边和平确实做出了很大牺牲,那两个岛要是按主航道划分明显是咱们的,但现在说啥都晚了。”   “我是丹东人,小时候常听老人讲江心岛的故事,现在薪岛确实离我们越来越近,但边界线早就定好了,peace最重要啦。”   “感觉1962年的决定既体现了智慧又展现了胸怀,毕竟邻国之间光争领土没用,共同发展才是硬道理。”   “地理变化真是个长期过程,谁知道再过几十年江水又会怎么改道。还好条约解决了争议,不然现在更麻烦。”   对于中朝当年放弃国际标准、按实际居住划分岛屿的做法,你怎么看?   官方信源:中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

0 阅读:63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