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卫生部长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可毛主席听完却大发雷霆:“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叫‘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好了!” 1965年6月26日,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向毛主席汇报卫生部的工作情况。 毛主席原本听得好好的,可当钱信忠说到了医疗资料的分配情况后,毛主席却气得不行。 因为钱信忠提到,全国90%的高级医护人员,都集中在城市,其中,有70%在大城市。 只有10%的高级医护人员在农村。 另外,医疗经费农村只占25%,城市占75% 。 而当时农村的人口远多于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只占全国的15%左右。 换句话说,当时大部分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上,大部分人只能享受少量的医疗资源。 所以毛主席就非常生气,直接批评卫生部: “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15%的人口工作,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依我看,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者叫‘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批评完卫生部后,毛主席又指示:“卫生部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 因为这天是6月26日,毛主席的这一指示也叫“六二六指示”。 钱信忠便提到,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需要花很多时间,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培养那么多医生。 面对这一情况,毛主席又说:“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高小毕业3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也总比骗人的医生和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 毛主席的这番话,就为“赤脚医生”的模式定下了基调。 当时上海有个叫王桂珍的卫生员,她在培训后背着药箱,既在田头劳动,也给农民看病,经常赤着脚就去水田问诊。久而久之,“赤脚医生”这个充满泥土气息的称呼就传开了。 后来毛主席看到“赤脚医生”的报告后,就笑着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 很快,赤脚医生的模式和称呼,就在全国范围内传来了,这一模式,使得新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大大提高,新生儿的死亡率则大幅下降,天灾、霍乱等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可以说,毛主席的指示,直接改善了广大农民的健康问题,他是真正站在了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
1965年,卫生部长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可毛主席听完却大发雷霆:“卫生部不是人民的
寒星伴月念情长
2025-09-30 15:39:05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