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宣布了 9月29号,俄罗斯总统普京直接签了2025年秋季的征兵令,这次征兵从10月1号开始,一直到12月31号结束,要招13.5万个18到30岁的俄罗斯青年。 普京这次签署2025年秋季征兵令,核心就是为了应对持续胶着的俄乌冲突和北约东扩带来的安全压力。 9月29日签署的这份命令,从10月1日到12月31日招募13.5万名18到30岁青年,看似常规的秋季征兵,实则是俄罗斯在当前地缘政治格局下的必然选择,每一个数字背后都透着现实的紧迫感。 先看最直接的动因,就是俄乌冲突的长期化趋势。虽然没有2025年战线的最新细节,但从2024年双方的拉锯态势就能判断,这场冲突已经从闪电战变成了消耗战,兵力补充成了俄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25年俄罗斯国防预算达到13.5万亿卢布,比2024年的10.4万亿大幅增加近30%,这么大的军费增幅,很大一部分就是要保障人员和装备的持续供应。 13.5万的征兵规模,刚好能填补前线轮换和新增作战单元的缺口,既不会像2022年部分动员那样引发剧烈社会震动,又能保证兵力补充的稳定性。 要知道,消耗战拼的就是后勤和人力储备,俄方显然在做长期对峙的准备,这份征兵令就是把国防预算的数字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再看人口结构这个绕不开的现实。俄罗斯常住人口从2018年的14539.81万人逐年下降到2023年的14382.6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低迷,18到30岁这个征兵年龄段的青年数量本身就在萎缩。 在这种情况下,13.5万的征兵名额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比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征兵年龄严格限定在18到30岁——这个年龄段是体能和训练接受度的黄金时期。 为了完成征兵任务,俄方必然会强化征兵宣传和动员机制,比如提高军人津贴、完善退役安置政策,这些配套措施虽然没有在命令里直接体现,但从国防预算向社会义务和国家安全领域倾斜就能看出端倪。 毕竟在人口基数下降的背景下,要招募足够数量的青年,必须用更优厚的条件吸引他们投身军旅。 还有北约的持续施压,让俄罗斯不得不保持足够的兵力规模。尽管没有2025年北约对乌援助的最新具体数据,但从往年趋势来看,北约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从未中断,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和情报支持不断涌入前线,这让俄罗斯面临的军事压力有增无减。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需要保持一支数量充足、训练有素的军队,不仅是为了应对俄乌冲突,更是为了震慑北约可能的进一步东扩。 13.5万新兵的加入,能够充实俄军的战略预备队,确保在任何突发情况下都有足够的兵力调配空间。可以说,这份征兵令既是对当前冲突的应对,也是对未来安全环境的战略预判。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搞大规模动员而是选择常规征兵?其实这正是俄方的谨慎之处。 2022年的部分动员曾引发一些社会讨论,而常规秋季征兵更符合民众的心理预期,社会接受度更高。 13.5万的规模卡在“必要且可控”的平衡点上,既能满足军事需求,又不会对社会经济造成过大冲击。毕竟俄罗斯2025年预算赤字占GDP的0.5%,虽然仍在可控范围内,但也需要避免因过度动员影响民生和经济稳定。 这种“渐进式增兵”的策略,体现了俄方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之间的权衡。 从历史对比来看,这次征兵也延续了俄罗斯近年来的国防建设思路。过去几年,俄罗斯一直在稳步提升军队规模和现代化水平,2025年的征兵令是这一思路的延续。 相较于之前的征兵,这次的规模有所增加,这和国防预算的提升相呼应,说明俄罗斯正在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军事领域,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同时,征兵对象限定在18到30岁,也有利于提升军队的整体素质,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当然,征兵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青年参军意愿、地区征兵进度差异等,但从俄罗斯的动员体系来看,这些问题都有成熟的应对机制。俄方会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改善军人待遇、加强征兵宣传等方式,确保征兵任务的完成。 毕竟在国家安全面临现实威胁的情况下,维护国家利益是全社会的共识,这为征兵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总的来说,普京签署2025年秋季征兵令,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而是基于俄乌冲突态势、国内人口结构、北约压力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 13.5万的征兵名额,既是应对当前冲突的“应急补位”,也是着眼长期安全的“战略储备”。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俄罗斯通过这种方式展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决心,而这份征兵令,就是这种决心最直接的体现。
俄“反侵略”之战即将打响,普京签下总统令,对中国只有一个要求9月29日,普京
【27评论】【8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