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最近在南海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英国媒体披露,在该航母编队驶入南海水域的过程中,中方海军出动了055型万吨级驱逐舰、054A型护卫舰、电子侦察舰以及大量海警舰艇对其进行“密集跟踪”和“围观”。同时,英国此前派出的里士满护卫舰在穿越台湾海峡时,据称遭遇了解放军飞机的“模拟打击”。英国方面坚称自己是在行使“自由航行权”,而中方则对这些动向高度敏感,军队反应迅速。 先说里士满号过台湾海峡的那一幕。英国方面透露,9月12日,HMS Richmond与美国驱逐舰 USS Higgins 一起通过台湾海峡,这是一条国际通行水道。 英国说路过“没什么稀奇”,但据英国《泰晤士报》等媒体曝光,中方派来了战机对其做类似导弹攻击的动作,但没真正开火,只是飞行轨迹模拟攻击。 这种“假打击、警告意味强”的行动在军迷圈子里就被称为“构造性击杀”(constructive kill)——意思是动作像真的要打你,但子弹没发出。 英国一名在“威尔士亲王”航母上的军官甚至称:“他们假装要击中我们,让我们知道他们在锁定。” 这起事件的背后,其实就是大国博弈在海上的一种常见手法:既不真正开炮挑起全面冲突,也要让对方知道你有能力、有胆量、有意图。中方的动作虽然在英国看起来有些“骚扰性质”,但从中国的视角——守护主权、不让外来军事存在横冲直撞——那也是一种警告和底线张力的展示。 接下来把镜头拉到南海,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编队在进入南海水域之后,英国媒体爆料称被中方舰艇紧密跟踪。 英国方面列出的追踪力量包括:一艘055级万吨级驱逐舰、两艘054A护卫舰、一艘815A电子侦察舰,以及大量海警船只。 英国还称自己派出了一系列盟友舰艇——挪威海军、日方自卫队舰艇,以及英国自己的防空舰队——组成屏障,希望在距离上“控制”中方舰艇不要靠得太近,英国强调,航母战斗群虽被跟踪但保持冷静,没有发生直接冲突。 英国媒体称,这次航母战斗群的部署是英国“高桅行动”(Operation Highmast)的一部分,从欧洲一路打算进入印太。 航母及其伴随舰艇在通过红海、印度洋、水域后,最终进入东亚海域,英国把这称为在印太地区展示实力、维护航行自由的一次重要行动。 有意思的是,英国官方虽然强调“遵守国际法”“航行自由”,但在海上的实际操作里,也没敢和中方硬碰硬。 英国一位官员透露,虽然被中方战舰“逼近”了 4–5 艘试图靠近航母,但英国船队并未选用武力反制,而是通过广播、无线电警告等方式表明立场。 英国说,中方舰艇还用英语对航母舰载机及战斗群进行广播警告,要其离开南海,英国这一做法被认为带有“示威、震慑”的性质。 中方显然把这看作是主权与安全的红线问题。中国过去几年在南海各岛礁上进行军事设施部署、监控设施布设,将部分岛礁改造成有战斗保障能力的基地。 多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在南海有对该海域的主张和争议,中方对于外军进入敏感区域高度警惕,英国航母进入南海,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一种敏感刺痛点。 在这个事件里,虽然英国大篇幅宣传自己遭到“围观”“被迫离开”,但也有人指出:英国出动航母到中国近海来巡逻,本身就是一种挑动。 给人的感觉是:我们有大船、有盟友,我们要在你的地盘附近亮剑,英国在印太战略上越来越有野心,但中国今非昔比。 过去英国凭借海军霸权可远赴重洋,而现在要在中国周边大秀肌肉,自然会引来中方强硬反制。 英国在过去历史中曾多次在中国近海有所行动,比如在鸦片战争时期、晚清以来,都借助海军力量施压,这些历史阴影常被拿来比喻现代英军“再战远东”的野心。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种英舰进近岸海域的行为容易被解读为另一种外来干涉,英国若真想在印太立脚,就要考虑中方底线,而不是简单拿“自由航行”当幌子四处巡弋。 再看更广的格局:美军、日军、澳大利亚等在印太海域早已活跃,美国“印太战略”压得中国很紧,英国这次插入来,不只是军事意义,也是外交信号。 他们要跟美国站一块,要增加跟地区国家的联动影响力,可问题是,英国自己海军力量并不强大,远洋补给、后勤保障、航母护航编队的持续性都得考虑。 中方有地域优势、情报优势、预警体系和强力海军舰队,在自己主场,中国有更多底气。 英国这次在南海被“围观”“警告”其实是可以预料的,在未来,这种近海对峙可能越来越多。 英国若继续派航母去近海巡航,除了挑战中方耐受力,还有个问题:在真正冲突时,英国在地缘投入和风险承担上,能撑得住吗?这是英国需要慎重考量的。 参考资料:看看新闻——英国航母"溜去"新加坡 还发文强调:我们穿越了南海 # 英国航母穿越南海溜去新加坡 此前美英双舰穿航台海 解放军海空出动!
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最近在南海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英国媒体披露,
燕纸
2025-10-01 09:32:44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