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747天的坚守,为我们回答了“和平”二字究竟有多重。
在抗美援朝的谈判桌上,每一句掷地有声的宣言,都来自松骨峰的惨烈、铁原的决绝,和上甘岭坑道里不曾熄灭的信念。
在炮火声渐息的时候,唇枪舌剑成为另一片战场。因为曾经的奋不顾身,所以我们才更加懂得,那份只有寥寥数百字的和平协议,是用多少英雄烈士,用他们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念想,或是一封家书、一张照片、一句承诺,才最终换来的答案。
和之前的几部志愿军电影不同,《浴血和平》这部片子是有“战”与“和”两条故事线的,这两条线相互交织在一起,将我们带回了那段边打边谈的峥嵘岁月。
在谈判桌上,美方代表态度傲慢,屡屡试图以所谓的海空优势为由,向我方施压,甚至还借直升机降落时故意损毁我方铺设的和平鸽图案,以轻蔑的姿态进行挑衅。而中朝代表则寸步不让,在李克农等人的沉着指挥下,一次次将对手逼回到谈判桌前。
而在战场之外,还有无数虽然不穿戎装、却依然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有在开城中立区为守卫和平而遭袭牺牲的姚庆祥;有在铁轨被炸后化身“人体螺丝钉”、确保军列通行的史光明;有在前线为伤员吸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女护士张娟。
他们或许不在历史的聚光灯下,却最后共同托起了我们今天胜利的基石。
除了战斗场面之外,《浴血和平》也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那群最可爱的人柔软的另一面:黄继光在战火间隙学识字,水壶里珍藏的家门钥匙,所有这些侧写,都成了他们“为何而战”这个关键问题的无声答案。英雄也曾是凡人,他们是因为对信念的坚贞才变得无比坚韧的。
三年的等待,《志愿军》三部曲的故事终于迎来终章。值此国庆佳节,让我们透过银幕,去见证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去理解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我民则富,我国则强。
明明赫赫,立于东方。
济济多士,作孚万邦。
英灵所葆,福祚绵长。
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魂兮归来,观国之光。
这个十一,让我们一起,接英雄回家。
#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