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宣布了。 9月3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要给乌克兰20亿欧元,专门用来生产无人机。 要知道,俄乌冲突打到现在,无人机已经成了战场上的"主角",俄军今年已经发射了超过3.4万架无人机,仅1到7月的量就比去年翻了10倍,而且还在以每月数千架的速度猛增。 乌克兰虽然计划今年生产250万架无人机,但现实却很骨感——每月损失上万架,核心部件还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 欧盟的钱能解燃眉之急吗? 先说说乌克兰的无人机生产现状。根据乌方公布的数据,他们每个月能生产大约30万架无人机,其中大部分是FPV自杀式无人机。 但这些无人机的核心部件,有89.9%都来自中国。乌克兰也想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可欧洲的同类部件价格贵了5到10倍,性能还比不上中国货。 更要命的是,乌克兰本土企业每月只能生产10万电机和1000架全本土无人机,这点量连前线消耗的零头都不够。 再看看欧盟的20亿欧元。按照乌克兰目前的产能缺口,这笔钱能撑多久呢? 咱们来算笔账:假设乌克兰每月需要补充20万架无人机的核心部件,其中电机和电池占成本的60%,欧洲部件的价格是中国的7倍。 那么,原本每月需要1000万欧元的部件,换成欧洲货就得花7000万欧元。20亿欧元也就勉强能撑28个月。但这还没算上生产线重建、技术升级等其他费用。所以,欧盟的钱虽然不少,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俄乌双方的无人机产能差距正在越拉越大。俄军这边,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稳定的生产体系。 他们不仅从伊朗引进了"沙赫德-136"无人机技术,还通过国际市场采购民用核心设备,再加上朝鲜的产业工人支援,现在每月能生产5000架远程攻击无人机。 更可怕的是,俄军无人机的成本已经降到了2万到5万美元一架,仅为乌军同类产品的1/4。 乌克兰这边就惨多了。虽然他们得到了西方的技术支持,但生产线却经常遭到俄军的轰炸。 今年6月,俄军对乌克兰军工设施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导致乌无人机月产能下降了50%以上。 现在,乌军每天只能出动2000-3000架无人机执行任务,而俄军同类行动日均不足300架次,但俄军无人机的命中率却比乌军高30%。 除了给乌克兰20亿欧元,欧盟还在推进一个"无人机墙"计划,打算在欧盟东翼边境部署一套由无人机组成的防御系统。这个计划听起来很厉害,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首先是资金问题。欧盟初步估计,"无人机墙"的建设需要数十亿欧元,而目前他们只凑到了60亿欧元的融资支持。 其次是技术问题。要建立一套覆盖整个东翼边境的无人机防御系统,需要解决无人机的通信、导航、协同作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而欧盟目前在这些方面的技术储备还很不足。 更重要的是,"无人机墙"计划可能会激化俄乌冲突。俄罗斯已经多次警告欧盟,如果他们敢在东翼部署防御系统,俄军将采取"对等措施"。有军事专家分析,欧盟的"无人机墙"很可能会成为俄军的打击目标,到时候反而会加剧欧洲的安全风险。 俄乌冲突已经打了三年多,无人机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盟的20亿欧元和"无人机墙"计划,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俄乌无人机战争的格局。 乌克兰要想扭转颓势,还得想办法解决供应链问题,提高本土无人机的生产能力。而欧盟则需要重新评估他们的安全战略,避免因为"无人机墙"计划而陷入更大的安全危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