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真大!”河南一老人抱孩子蹲路边,结果,一辆小车擦着孩子脚飞驰而过,本以为车主会停车道歉,没想到,小车头也不回的走了,气得老人口吐芬芳!孩子母亲知道后,果然报了警:已经查到车牌号,让等消息! 视频画面记录下的那一幕确实让人心惊肉跳。河南周口的一位奶奶抱着小孙子在自家门口蹲下,位置离村道只有一步之遥,她正低头给孩子把尿,孩子的脚不经意间伸到了车道边缘。一辆黑色轿车快速驶过,车轮几乎擦着孩子的小鞋子飞驰而去,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老人起身后对着远去的车辆大声责备,但车子没有任何停下的意思。 孩子的母亲张女士得知情况后查看了监控视频,既气愤又后怕,果断选择了报警。警方通过监控已经查到了车牌号,正在联系司机核实情况。张女士特别提到,这条村道前方明明设有减速带,但涉事车辆并没有减速迹象。 网络上对于这起事件的观点出现了明显分歧。不少人认为司机责任更大,村道通常限速30公里/小时,这辆车的速度明显过快,而且蹭到孩子后没有停车查看,已经符合肇事逃逸的特征。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交警可处以200至2000元罚款,并可拘留15天以下。 但也有声音认为奶奶的安全意识薄弱才是主因。马路不是自家院子,哪怕在门口也要保持警惕。把孩子脚部伸到车道上,无异于将孩子置于危险境地。这种批评虽然直接,却点出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普遍问题。 这起看似不大的摩擦,折射出农村道路安全管理的诸多盲点。村道设计相对简单,缺乏人行道与车行道的明确隔离,限速标志和减速设施常常不足。村民们习惯了在路边活动,司机则容易放松警惕,双方都容易忽视潜在风险。 事件中的司机行为确实令人不解。有网友推测,司机可能出于“教训一下”的心理,故意贴近通过,否则难以解释在有限宽度的村道上为何不减速避让。如果属实,这种心态无疑更加危险。司机或许觉得轻微擦碰不算事故,但根据规定,只要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责任而离开现场,就可能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奶奶的疏忽与司机的逃逸,共同酿成了这场险情。农村车辆越来越多,但安全意识却没有同步提升。这不仅是单起事件的责任划分问题,更是如何在全社会构建道路安全意识的课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车主集体怕没油没电“熄火睡觉”了!沈海高速夜里堵成“巨型停车场”,车主们怕
【1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