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会大学(1、上) 袁汉民 1970年前后,宁夏地区高等教育开始实施“工农兵学员”招生政策,采取自己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的方式选拔学生,学制为3年。这一时期,一些工厂也开始在下乡、回乡知识青年中招收工人,采取的办法也是“推荐与选拔”。我很羡慕工农兵大学生,即便到如今我都认为,工农兵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支中坚力量。然而对我来说,当时的工农兵大学生是求之而不能得到的。 1973年,各地又开始推荐、选拔招收本年度的工农兵大学生、中专生了。与往年不同之处,这年招生要求参加语文、政治、数理化的考试。一听说有考试这一程序,我就想去试试。报名者要求具有初中、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初中毕业生可以上中专,也可以上大学。由此可以判断,考试题目顶多是初三到高一的文化水平。这种考试对我来说显然是不在话下的,关键问题在于政治审查上。当时各种文件和报纸上都在说,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我自以为“表现很好”,于是报了名。但是反观周围,出身贫下中农、父母历史比较清白的子女如此众多,人家是“优先”的。 (未完待续)
能去考试就已经给机会了[吃瓜]
【52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