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女子回河北老家,为了蹭十一高速免费,竟然提前2天上高速,目前已到达最后一个服务区,在这睡一晚,第二天下高速,预计能省1400元!本以为女子是心血来潮,仔细一看怎么这么眼熟,原来,之前提前半月上高速的还是她!网友:我没买车还省了好几十万呢! 据齐鲁晚报10月1日报道,这名女子来自内蒙古,据她自己介绍,今年的五一假期,她为了省下从内蒙古到新疆累计3000公里的高速费用,提前整整半个月启程。 每天只在高速上开两三个小时,并把车速稳定在80公里,途径60多个服务区,用这种“旅途中转”的方式,一路慢慢开,最终在免费时段下高速时,成功节省超过1500元的过路费。 这一次,在国庆假期,她又采用了类似的方式,为了从内蒙古到河北的旅程省下大约400元的过路费,她再次选择提前数日出发。 当天,她进入高速后便停在一个服务区过夜,因为她发现假期前两天在高速上可以有充足时间等待免费时段的到来,在尽量少油耗的前提下,达到“省钱的最大化”。 更让人瞩目的是,她不仅仅是对单程旅行做了预算,从河北往南的旅行,她更计划“二次起点式蹭免费”。 也就是说,她的总体规划是通过提前上高速,在免费的时间点下高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程,达到省钱的目的。 按照她自己的计算,这种操作可以让她一趟旅游下来省下1400元。而她觉得,这笔“经济账”十分划算。 从这名女子的分享视频中可以看到,她驾驶的是一台经过简单改装的房车,房车不仅可以作为代步工具,还能解决途中吃饭和住宿的需求。 停在服务区时,她分享了自己如何利用车内的燃气灶做比较简单的饭菜,如何在服务区停车场小憩以恢复体力。 她的“省钱秘籍”看似繁琐,但对于她而言并不难,例如在服务区随意走走、停下与朋友聊天,或者在车内整理物品,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对她来说,服务区的等待不是枯燥,而是一种充实的旅途节奏。 这并非她第一次以“低速旅行”为焦点的视频。此前五一节期间,女子曾冒着大众不解的目光,完成了一趟“时间换金钱”的旅行体验。 当时有人调侃她“与其献祭时间,不如早点到目的地好好玩”,也有人说“其实她已经很聪明了,与其埋怨堵在车流中,还不如去服务区享受房车的便利。” 这个提议她显然听进去了,如今她已经将“时间换金钱”的方法融入生活,甚至成为了她的“出行哲学”。 不论外界怎么评论,她似乎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这套方法有问题。她在视频中很坦然地分享,“大伙儿觉得不值其实没关系,因为我的行程比较自由,可以不追求太紧迫的安排。”停在服务区做饭、打发时间,反而让她更享受旅途的过程。 这名女子的省钱操作让人称奇,但也迅速引发网友的讨论。有人表示佩服她的精明,“居然能想到提前两天上高速等免费时段,这种细算过日子的方式不简单。” 还有人感慨,“能省1400块,其实确实值了,高速费确实重复性支出太高了。”一位网友评论,“尤其是房车旅行,住宿都可以随意解决,真的是一举多得,女生算得很明白。”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这种做法是“为了省钱牺牲了大把时间”,一位网友写道:“旅途中时间才是最金贵的,她每天在高速上耗着等待,靠服务区当歇脚点,我绝对受不了。” 当然也有人反问,“如果算上服务区的开销,还剩多少呢?大部分人更想早点到目的地,玩得更舒服,这才叫省心。” 从表面上看,女子的行为确实为她的旅途节约了费用开支,但仔细分析,能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必须满足几个条件,那就是行程安排具有极大的伸缩性、可以在房车中解决起居、且注重规划中交通支出占总旅行成本的比例。 对于大多数日常出行的人来说,这种方式显然并不适用。 另外,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省钱”和“花时间”的平衡点。在现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绝大多数人会优先选择用金钱换取效率,而不是花费大把时间精打细算。 当然,这并不是说女子的方法有错,而是它值得让我们重新思考,省钱是否一定是“不亏”的目标?毕竟,花时间等待,可能意味着错过更好的旅行体验。 主要信息来源:齐鲁晚报--2025.10.01
国庆节蹭免费高速失败!本想卡点蹭国庆免费高速,结果被中途收费站“截胡”!原
【5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