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2点的鹤岗街头。 一个穿旧羽绒服的小身影。 蹲在路灯下数鸭蛋——她才13岁,已经卖了5年。 我刷到视频时,手指停在屏幕上半天没动。七八岁的孩子,本该趴在桌上画彩虹,她却要记着“3块钱2个”的价,怕算错给客人找错钱;本该缠着爸爸买冰淇淋,她却要在风里把冻红的手塞进袖子,等路过的人多瞅一眼她的鸭蛋筐。 有人说“这孩子真懂事”,可我听着直难受——哪有孩子天生想“懂事”啊?父母离异后各自走了,她得自己赚学费,赚早上的包子钱。深夜的雪粒子打在脸上,她把鸭蛋捂在怀里,像抱着最后的希望:“冻坏了就卖不出去了,明天要饿肚子的。” 我最怕这种“被迫的成熟”——它不是褒奖,是孩子躲不过的伤口。我们该疼的,是她本不该在这个年纪,就学会“把眼泪咽下去”“把需求藏起来”。 你见过最让人心疼的“懂事”是什么?评论区聊聊吧。希望这个蹲在路灯下的小身影,能早点遇到个暖心事:比如有人说“我包圆了你的鸭蛋”,比如有人给她递杯热奶茶,说“今天不用卖了,回家写作业”——她该有个能睡热乎觉的晚上,该有个不用“懂事”的童年啊。
凌晨12点的鹤岗街头。 一个穿旧羽绒服的小身影。 蹲在路灯下数鸭蛋——她才1
耳钉
2025-10-02 12:22:05
0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