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突然宣布了! 10月2日,哈萨克斯坦方面宣布,计划在2025年向德国输

康安说历史 2025-10-02 22:46:07

哈萨克斯坦突然宣布了! 10月2日,哈萨克斯坦方面宣布,计划在2025年向德国输送170万吨石油。 先得把这笔账算清楚,170 万吨石油换算成国际上常用的桶数,按每吨约 7.33 桶算,差不多就是 1246 万桶,这还只是计划量 —— 要知道 2023 年他们通过同一条路线给德国送的油还不到 100 万吨,这次直接加码七成,显然是之前尝到的甜头够多,才敢这么大胆扩量,要是不赚钱,谁愿意费这劲折腾? 核心的赚头首先来自运输成本的 “天差地别”。哈萨克斯坦的主力油田基本都扎在西部里海沿岸,像卡沙甘油田这种储量高达 380 亿桶的超级油田就搁在这儿,而 “友谊” 管道刚好能直接接上这些油田 这条管道是苏联时期就铺好的老管线,一路直通欧洲腹地,几十年下来运营得熟透了,不用额外花大价钱修新管道,也不用应对复杂的地形,每桶油的运输成本压到 5-7 美元完全是实打实的数。 可要是把油往东边的中国运,难度立马就上来了:中哈原油管道得跨过 46 条河流、翻过 11 座山,全程 2800 多公里,好些地段还是常年冻土,冬天原油得靠加热才能流动,沿途的泵站一天到晚耗电跟烧钱似的,算下来每桶运输成本最少也得 12-15 美元,赶上冬季运力紧张的时候,甚至能冲到 30 美元,比运去欧洲贵了近一半,这笔账搁谁身上都得选便宜的路走。 更别说运力还差得远,中哈管道就算扩建后年输油能力也才 2000 万吨,而通往欧洲的里海管道联盟管线,年输能力直接飙到 6700 万吨,相当于给石油运输开了条 “高速公路”,换谁都得优先走这条快路。 就拿 2024 年来说,欧洲用的布伦特原油和亚洲常用的迪拜原油,全年价差就没低于过 3 美元,有时候赶上欧洲能源紧张,差 5 美元都不新鲜。 按 1246 万桶的量算,每桶多赚 3 美元就是 3738 万美元,多赚 5 美元就是 6230 万美元,要是后续像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长提过的那样,把对德出口量再往上冲到 600 万吨,光这价差带来的额外收入就得两亿多美元。 这还没算运输成本省下来的钱 —— 运去欧洲每桶省 7-8 美元,1246 万桶就是近 1 亿美元,里外里加起来,每年多赚十几二十亿美元真不是吹的,2024 年哈萨克斯坦全年石油出口总收入才 430 亿美元,光这一笔额外收入就占了不小的比例,换谁能不动心? 其实这种选择也不是临时起意,早几十年就埋下了伏笔。1991 年哈萨克斯坦刚独立的时候,经济差得叮当响,开发里海的油田连钱带技术都没有,是壳牌、道达尔这些欧美石油巨头带着真金白银和技术冲进来,帮着开发了腾吉兹、卡沙甘油田这些主力油田,顺带就把管道修向了欧洲 —— 等于从一开始就把 “赚钱的门路” 焊死在了西边。 里海管道联盟那条 1500 多公里的管线 2001 年就通油了,比中哈管道早了整整五年,等中哈管道 2006 年建成的时候,欧洲市场已经占了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的八成,早就形成了 “路径依赖”。 更关键的是,这些主力油田的股权大多在欧美公司手里,比如卡沙甘油田,壳牌、道达尔加起来占了近 40% 的股份,他们当然更愿意把油运到自家炼厂,哈萨克斯坦就算想多往东边送,也得看这些资本的脸色,毕竟没人愿意跟钱和技术过不去。 这里头还绕不开俄罗斯这个 “中间商”—— 哈萨克斯坦 97% 的石油出口都得借道俄罗斯的管道或港口,以前就算想给德国送 2 万吨油,都得求着俄方放行。 可俄乌冲突之后情况变了,欧洲急着摆脱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转头就找哈萨克斯坦当 “替代来源”;俄罗斯这边也需要通过开放管道换好处,比如 2023 年俄方就借着同意哈萨克斯坦过境输油,换来了对华石油运输协议延期 10 年,等于双方各取所需,反倒给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出口开了 “绿灯”。 2024 年上半年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直接涨了 11.6%,达到 4990 万吨,全年预计能到 9620 万吨,有了多余的产能,自然先往赚钱多的欧洲送,总不能放着高价市场不做,去啃低价的硬骨头。 再看欧洲市场本身,也确实是个 “靠谱的买家”。现在哈萨克斯坦是欧盟第三大石油供应商,欧盟每天要从它这儿买 105 万桶石油,比从其他中亚国家买的总和还多。 更重要的是,哈萨克斯坦产的中质油,刚好对欧洲炼厂的胃口 —— 欧洲炼厂大多是按中质油设计的,加工起来效率高、成本低,能卖上价,反观亚洲市场,不仅油价低,中哈管道的运力还跟不上,2024 年哈萨克斯坦对华石油出口占比才刚到 20%,还得跟其他产油国抢份额,自然成了 “次选”。 这么一看,2025 年新增 170 万吨对德输油根本不是 “突然宣布”,是成本、价差、历史布局和地缘局势凑在一起的必然结果。

0 阅读:0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